憶昨扁舟去,春江淥水波。相逢一瞬頃,所得萬金多。
妙解忘羈絆,初心寄琢磨。靈山他日會,為記老頭陀。
寄焦山圜禪師二首 其二。宋代。周孚。 憶昨扁舟去,春江淥水波。相逢一瞬頃,所得萬金多。妙解忘羈絆,初心寄琢磨。靈山他日會,為記老頭陀。
(1135—1177)濟南人,寓居丹徒,字信道,號蠹齋。孝宗乾道二年進士。淳熙初,官至真州教授。工詩,文章不事雕繪。有《蠹齋鉛刀編》。 ...
周孚。 (1135—1177)濟南人,寓居丹徒,字信道,號蠹齋。孝宗乾道二年進士。淳熙初,官至真州教授。工詩,文章不事雕繪。有《蠹齋鉛刀編》。
己未九日對菊大醉戲作四首 其三。明代。袁凱。 只今何處無黃菊,醉著茅茨有幾人?賢婦稍能知此意,殺雞為黍莫辭貧。
秋懷二首。宋代。王炎。 鏡中忽忽老侵尋,政坐文窮自陸沉。獨對西風搔短發,欲謀小隱背初心。江湖鴻雁天將冷,籬落黃花秋又深。拄笏看山聊爾耳,懶彈綠綺索知音。
九日省中諸公邀游兩高遇雨不遂小酌靈隱。明代。王世貞。 秋山鐃吹擁登臺,龍藏含云郁未開。天際兩高風雨色,客中重九弟兄杯。茱萸插罷偏成感,竹葉飛時不待催。昏黑上方那可到,諸君虛有大夫才。
勤王北望感懷十三首 其七。唐代。康有為。 國土同孤注,君王類置棋。金輪篡唐日,叔帶亂周時。弧眼哀褒姒,衣冠孰柬之。人謀雖欲盜,天命豈能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