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憔悴減胭脂,閉戶春深笑不知。芳艷半開爭共賞,何人還愛雨馀枝。
齋中見杏花殘枝有感。元代。汪澤民。 杏花憔悴減胭脂,閉戶春深笑不知。芳艷半開爭共賞,何人還愛雨馀枝。
(1273—1355)寧國宣城人,字叔志,號堪老真逸。仁宗延祐五年進士。授岳州路同知,歷南安、信州、平江三路總管府推官,治獄明敏。調兗州知州,除國子司業(yè),與修遼金宋三史,書成,遷集賢直學士,尋以禮部尚書致仕。與張師愚合編有《宛陵群英集》。卒謚文節(jié)。 ...
汪澤民。 (1273—1355)寧國宣城人,字叔志,號堪老真逸。仁宗延祐五年進士。授岳州路同知,歷南安、信州、平江三路總管府推官,治獄明敏。調兗州知州,除國子司業(yè),與修遼金宋三史,書成,遷集賢直學士,尋以禮部尚書致仕。與張師愚合編有《宛陵群英集》。卒謚文節(jié)。
送蒙齋兄長游天臺二首。宋代。戴復古。 山林勝處說天臺,仙佛多從此地棲。司馬八篇通道妙,豐干一語指人迷。時逢好酒從容飲,莫把新詩取次題。白日看云思我否,惠連無分共攀躋。
泉州惠安縣迎藏經(jīng)請小參偈。。釋宗杲。 稽首十力大導師,三界獨尊無比況。示現(xiàn)成佛轉法輪,廣演無邊契經(jīng)海。眾生心想念念殊,所轉法輪亦差別。法輪功德不可量,盡思竭力無能測。有大經(jīng)卷在一塵,量等三千大千界。世有聰慧明達人,具足天眼悉知見。破塵出經(jīng)作佛事,不作實與非實想。又以無邊法界空,納在佛身一毛孔。須彌鐵圍及大海,一一包容無迫隘。一毛既爾馀悉然,導師方便亦如是。念念普遍諸毛孔,念念克證金剛慧。念念成就佛菩提,念念滿足普賢愿。而不生於戲論心,亦不住於深境界。如夢如幻如水月,如優(yōu)曇華出世間。如是常轉大經(jīng)卷,了無能轉所轉者。三世諸佛諸菩薩,聲聞獨覺及天人。地獄修羅鬼畜等,一一皆承此經(jīng)力。我今復與諸佛子,各生殊勝難愚心。還攝此經(jīng)一歸塵,安住毗盧法寶藏。
詠懷。。曹家達。 幽意值所適,冶游良未然。木末搖東風,溪水鳴濺濺。人心抱幽默,相激各自賢。豈不愿安靜,逼抑成沸煎。不見魏唐睢,挺劍秦王前。
粵臺懷古四首分韻得幽字 其三。明代。黃佐。 對酒煙霞晚,裁詩天地秋。坐聞松籟迥,行愛桂巖幽。大澤龍蛇遠,荒臺鹿豕游。向來南海尉,辛苦事嬴劉。
銅雀妓。明代。袁凱。 流塵拂還集,絜糒儼然陳。歌吹自朝暮,君王寧復聞。松柏有時摧,妾非百年人。愿為陵上土,歲久得相親。
摘芳詞·鶯聲寂太平時。。宋一鴻。 良夜迢迢低玉繩,望雙星。羅衣偷卸若為情,細叮嚀。拗住銀鉤紅燭背,悄無聲。是何意態(tài)意怦怦。問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