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捆绑sm调教_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_欧美国产亚洲一区二区_国产区一二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_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首頁 > 百家姓

[ zhuāng ]

讀音:zhuāng

拼音:zhuang

簡繁:莊

五筆:YFD

五行:金

部外:暫無

五筆:YFD

筆畫:6畫

吉兇:吉

倉頡:IG

結構:半包圍

鄭碼:TGB

四角:00214

區位:5515

統一碼:5E84

異體字:莊,庒,荘,?,?,?,?,?,?

英漢互譯:village,hamlet,villa,manor

筆順:點、橫、撇、橫、豎、橫

筆順演示

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王”?!巴酢弊鳛樾帐霞磥碓从凇巴酢边@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1132018年2014年
2013年1202007年2006年113
1995年1461987年1381982年73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323

內容來源于:www.anvalley.cn

起源

莊姓主要源自:子姓、羋姓。

源于子姓

出自西周時期宋國君主宋戴公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姓氏考略》、《資治通鑒音注》等記載,兩周之際的春秋初期,宋國君主名叫子撝,字武莊。

子撝在位期間,由賢臣正考父輔佐。子撝愛民如子,深受萬民擁戴。

子撝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799年~前766年),是橫跨西周、東周兩個時代的少數幾個諸侯君主之一。他于周平王姬宜臼五年(公元前766年)逝世,當時宋國舉行國葬,四面八方的人都長途跋涉涌進都城,在其靈柩邊長跪不起,周平王特賜其謚號為“戴”,即歷史上著名的宋戴公。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出自子姓,春秋時宋戴公,名武字莊,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王父就是祖父。宋國初任國君是微子,人稱殷微子、微子開、微子啟、他是商紂王的同父異母之兄,曾封于微,多次規勸紂王無效之后,憤然出走。后被周天子封于宋,為春秋時宋國始祖,傳到宋戴公時,名武字莊,子孫后代便以王父字“莊”為氏。追根究底,這一支莊氏也是黃帝后裔,因為微子是湯王(武湯、天正、成燙、商湯、成唐、唐大乙、高祖乙)的后代,而湯的先祖依次是帝嚳,而帝嚳的父親為蟜極,蟜極的祖父為少昊,少昊之父是玄囂,玄囂又是黃帝的長子。所以這一支莊氏仍然是光彩的黃帝子孫。這一支莊姓雖然出現的較早,但人口不多,僅活動在河南東部、南部一帶。

源于羋姓

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君主楚莊王之后,以謚號為氏。據《急就篇》和《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楚國君王羋旅去世后,謚號為“莊”,即歷史上的楚莊王。楚莊王的支庶子孫,以祖上謚號為姓,成為莊氏。莊子即其后人。

楚莊王,又稱荊莊王,姓羋名旅,春秋時楚國國君。公元前613六年至公元前591年在位。即位后,伸張王權,并采取果斷措施,平定權臣若敖氏的叛亂。又重用孫叔敖改革內政,興修水利,加強戰備。由于楚莊王知人善任,終于使楚國迅速強大。公元前606年,北伐陸渾之戎,陳兵周郊,使人問九鼎輕重。公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省滎陽東北)大敗晉軍,迫使鄭、陳等國歸附,成為代晉而起的春秋五霸之一。他死后謚號“莊”,帶有嚴肅、敬重之意,故史稱楚莊王。羋姓莊氏有2600年的歷史。

源于改姓

☉朱姓改莊

朱姓的人在明末清初曾改姓莊。

☉回族改姓

據文獻《中國回族大辭典》中的記載:莊氏,是回族的姓氏之一,現主要分布于海南省三亞市一帶地區。

☉蒙古族漢化改姓

蒙古族烏扎喇氏改姓。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烏扎喇氏,亦稱兀札喇氏、吳扎拉氏,族系龐大,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后有滿族、錫伯族、卦爾察女真引為姓氏者,滿語為Ujara Hala,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薩哈爾察(今黑龍江北岸俄羅斯境布列亞河流域)、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葉赫(今吉林梨樹)、白石(今黑龍江牡丹江鏡泊湖)、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部)、瓦丹(今黑龍江牡丹江寧安)、廟噶山(今黑龍江湯原,一說在今黑龍江口俄羅斯廟街)、黑龍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漢姓為吳氏、烏氏、武氏、莊氏等。該支莊氏鼻祖為薩哈爾察部的烏扎喇·莊機達,滿洲鑲黃旗人,承襲兄烏扎喇·高赫德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平叛有功,越級晉授二等男爵,累官至副都統,其后裔子孫中有以祖名字首字的諧音漢字為漢姓者,稱莊氏。

☉蒙古族阿魯特氏改姓。阿魯特氏世居于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rute Hala。明、清朝時期即冠漢姓為金氏、莊氏等。該支莊氏鼻祖為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的妃子莊和皇貴妃,她是大學士阿魯特·賽尚阿之女,也是后來清孝哲毅皇后的姑母。到了清光緒年間,莊妃晉封為皇貴妃,直到清宣統年間逝世,賜謚號為“莊和皇貴妃”,其后有族人在民國初年以先祖母謚號為漢姓者,稱莊氏。

☉滿族改姓:

屬于滿族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烏雅氏,亦稱吳雅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烏延部,在金國時期稱女真兀顏部,以部為氏,滿語為Uya Hala,漢義“豬”,世居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烏喇(今吉林永吉)、德爾吉穆湖(今黑龍江虎林東北部)、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伯都訥(今吉林松源)、長白山區等地,后有錫伯族引為姓氏,是滿族、錫伯族眾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漢姓多為吳氏、烏氏、穆氏、包氏、鮑氏、黃氏、邵氏、朱氏、牛氏、莊氏等。該支莊氏鼻祖為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皇帝)的妃子,筆帖式烏雅·靈壽之女,初入宮為常在,累進至琳貴妃,所生之子即著名的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貝勒愛新覺羅·奕詥、貝勒愛新覺羅·奕譓。到了清咸豐年間,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皇帝)尊其為皇考琳貴太妃,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皇帝)尊其為皇祖琳皇貴太妃,在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逝世后,賜謚號為“莊順皇貴妃”,其后有族人以先祖母謚號為漢姓者,稱莊氏。莊順皇貴妃的族人享恩三世,在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一朝(光緒年間)封三代,皆一品大員。

⑵.滿族他塔喇氏,亦稱他塔拉氏,滿語為Tatara Hala,漢義“眾多”,世居扎庫木(今遼寧新賓伊勒登河西岸下營子)、安褚拉庫(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江流域)、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扎克丹(今遼寧撫順)、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部)、馬察(今吉林渾江西南部)、占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以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東希占河畔希禪屯)、烏蘇(今吉林伊通)、伊蘭木(今蘭州皋蘭)、海州(今遼寧海城)、十方寺(今沈陽市西北石佛寺)、吉林烏喇(今吉林永吉)、長白山區等地,所冠漢姓為唐氏、譚氏、舒氏、勞氏、莊氏等。該支莊氏鼻祖為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皇帝)的妃子莊靜皇貴妃,主事他塔喇·慶海之女,清咸豐元年以秀女入宮,初為貴人,累進至麗妃。到了清同治年間,清穆宗尊封其為皇考麗皇貴太妃,逝世后賜謚號為“莊靜皇貴妃”,其后有族人以先祖母謚號為漢姓者,稱莊氏。

☉莊姓的一部分人在東漢時為了避諱漢明帝劉莊的名字,而改姓嚴,如莊光(字子陵)改稱嚴光。

☉章姓改莊:

寧波鎮海莊氏的遠祖為章及(據現保存在上海圖書館的《蛟西莊氏宗譜》記載),他在唐末擔任康州刺史。

章及生了三個兒子,小兒子章修在唐末擔任福州軍事判官。

章修的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章仔鈞,他在唐末五代十國時的閩國官至太傅,被封為高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西北面行營招討制置史。賜竭忠立志功臣、封金紫光祿大夫、武寧郡開國伯。宋慶歷初被追封瑯琊王,謚忠憲。他的夫人練氏被封為渤??ぞ?。

章仔鈞有十五個兒子,章仁坦、章仁昉、章仁燧、章仁嵩、章仁徹、章仁郁、章仁政、章仁愈、章仁鑒、章仁肈、章仁皦、章仁耀、章仁佑、章仁遜、章仁輔。

章仁嵩擔任朝散大夫、檢校尚書、駕部郎中,宋朝贈授為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燕國公,他生了三個兒子,章文竦、章文通、章士廉。

章士廉以大理寺評事身份擔任汀州寧化縣縣令,宋朝贈授他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密國公。章士廉生有四個兒子,章世康、章世贏、章世渙、章世渥。

章世康在宋贈殿中丞,生有三個兒子,長子章得一、次子章得賢、三子章得仁。

章得一在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陳堯咨榜進士及第,仕宋太常博士、著作佐郎,出宰乾化令,景德中調余杭令,大中祥符間知江西南安軍,贈刑部尚書(浙江通志列名宦有傳)。他生有二個兒子,章柬之、章隱之。

章隱之,字仲華,他在宋朝時被授封為尚書虞部員外郎,北宋皇佑四年自原籍福建浦城來到鎮海(宋稱定海)擔任縣令。因他為官廉正,當地人受到他的恩德,為他立祠祭奠他。章隱之有六個兒子,章兌、章震、章履、章需、章觀、章豫。他留下次子章震在甬看守家族的香火。

章震生有二個兒子,長子章載、次子章戩,章戩很早就過世了。

章載,字任夫,他生了一個兒子章允執、字孟固(行細五)。章允執后來娶鎮海畈底唐唐氏,聚家遷居至鎮海清泉,章允執(細五公)就是鎮海莊姓的始遷祖。

自章允執(細五公)起,鎮海莊氏家族歷祖則為細五公→萬十三公→新七公→得五公→貴仁公。

貴仁公生五子,長子仲英公(西宅祖)、次子仲芳公(東宅祖)、三子仲華公(滃州祖)、四子仲芝公(出繼陳姓)、五子仲成公(后宅祖)。

南宋時,鎮海章姓人口已有800余人,形成了一個集市,以章姓人口居多,故名章市。

在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為避朱元璋之諱,改章姓為莊姓,章市也隨之改為莊市。

鎮海莊氏有分支散布在慈溪、舟山等地。明末莊士英進士后授官漢州知州,后辭官在福州、泉州一帶經商,經營絲綢、茶葉、陶器、瓷器等行業,開創了“寧波幫”。

先秦時代,莊姓已經向各地播遷。時宋有蒙人莊周,齊有莊暴、莊賈,越有莊舄,楚有莊蹻、莊辛。這些史實表明當時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齊(今山東?。⒊ń窈笔。?、越(今浙江?。┒加星f姓人物居家生活的蹤跡。

據《史記·西南夷傳》所載,莊王苗裔莊蹻(一作莊豪)率軍略巴蜀黔中以西,直至滇(今云南滇省池附近),因黔中被秦攻占,已無歸路,莊蹻遂在滇稱王,成為第一個云南王。漢武帝時,始歸順漢朝,時任滇王者率其家族入益州(今四川省成都)。這就說明,莊姓在先秦時代已經向西南地區的四川、貴州、云南傳播。

秦漢之際,莊姓依舊以河南、湖北為其繁衍中心,此際莊姓有莊青翟入朝為相,另有吳(今江蘇省蘇州)人莊忌,為莊姓杰出代表。

東漢明帝時,因明帝名劉莊,避諱改莊為嚴,自莊光(后改嚴光)開始,莊姓長時間為嚴姓所掠美。

魏晉以后,有嚴姓復本姓,從此莊、嚴二姓并行全國。

十六國時期,莊姓子孫紛紛從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先后遷居今甘肅的天水、浙江的紹興、山東和江蘇間地,后來發展成了莊姓天水郡望、會稽郡望和東??ね?。

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莊森(王潮外甥)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落籍永春桃源里蓬萊山,是為莊姓入閩始祖。

宋末,莊公從始入潮。莊公從(生卒年待考),字光,號世楷;行九郎又稱三十郎,乃莊古山之第五子,曾任宣教郎。原配蔡氏,繼娶翁氏、劉氏。共生七子:斆、敔、敦、敏、德、寧、膺。除長子之次子三郎,從廣東揭陽縣遷回福建南靖另創基業外,莊光的其他子孫均在廣東潮州府內開枝發葉。因此,莊光成為潮州莊氏始祖之一。

宋末元初,莊森長子莊韋之后裔莊詔遷廣東陸豐上沙鄉開基;莊曰智遷浙江瑞安塘下前莊肇基。四子莊申之后,入閩第八世莊元吉為桃源錦繡本派始祖。莊元吉長子名翼,其曾孫莊祐孫遷居青陽開基,莊祐孫長子莊哲遷居同安,莊祐孫四子莊公望遷居漳州,五子莊光徙潮州;莊元吉次子名果遷居尤溪;莊元吉三子名晦,其曾孫莊同遷惠安云頭鄉開基;四子莊夏,其孫莊彌淵遷潮安開基;孫莊彌介字建昆遷廣東潮安庵埠東郊開基;孫彌明之孫莊財翁遷同安開基;莊夏曾孫莊建山諱耜,仕宋迪功郎,卜居粵之惠州府海豐縣(清改陸豐縣)坊廓都酉頭約銀溪鄉(今白銀坑)肈基創業,發祥啟緒。為莊姓入粵開基始祖之一。妣孺人施氏,謚柔嘉。生四子:椿山、隱山、愛山、仁山;莊夏玄孫莊細哥,于元朝遷往德化湖上;莊夏來孫莊仁甫遷居廣東汕頭蓬洲。

明初,山西莊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甘肅、湖北、湖南、河南、北京等地。明、清兩代,莊姓人渡海到臺灣者,以南靖莊三郎派下居多,其中農民起義軍首領莊大田由福建漳州平和遷居臺灣鳳山(今高雄縣治)竹仔港莊。亦有莊姓入遷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如今,莊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東、福建、江蘇、臺灣等省為多,上述四省之莊姓約占全國漢族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九三。

天水郡: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東漢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

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吳、越地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漢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會稽郡受督于揚州刺史部,時領二十六縣,在今浙江省境內有十八縣。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吳、會稽為二郡,會稽移治山陰(今浙江紹興),有浙閩之地。西漢時期轄地在今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省大部份(僅天目山、淳安縣西部小部分地區除外)、安徽省水陽江流域以東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帶及福建全省。三國時期孫吳國分設臨海(今浙江臺州)等郡后,其轄境縮小。西晉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為越州,后又分山陰縣置會稽縣。清朝順治年間(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陰縣(今浙江紹興)。民國時期合會稽、山陰二縣為紹興縣。今為浙江省紹興市。

東海郡:亦稱郯郡、海州。東??ぴ跉v史上有三處:一是治所以郯(今山東郯城),后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于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于此,稱炎國,后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于此,戰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后改稱東???。;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北部,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二是東晉時期置于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后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三是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后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蘇連云港海州鎮),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h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

天水堂:以望立堂。

會稽堂:以望立堂。

東海堂:以望立堂。

南華堂:戰國莊周,著《南華經》。與老子同為道家之祖,世稱“老莊”。

武強堂:漢朝莊不識(《漢書》作莊不職,茲從《史記》),封武強侯。

錦繡堂: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莊森隨王審知入閩,擇居永春桃源裏蓬萊山。第九世莊夏,居官有德政,南宋甯宗皇帝賜其建第于泉州府城,將其故鄉鬼笑山御筆賜名為“錦繡山”。這是莊氏堂號“錦繡”的由來。

一、zhuāng

現行較常見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山東之魚臺、平度、平邑,黑龍江之嫩江縣,河北之圍場、尚義,內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監利、老河口,江西之金溪,云南之隴川、江川等地均有分布。漢、滿、蒙、壯、土家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扒f”本音péng,或借作“莊”,故“莊”與“莊”姓同。今莊簡作“莊”。詳見“莊(莊)”姓。

二、(莊)

莊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93%。尤以廣東、江蘇、浙江、臺灣等省多此姓。四省莊姓約占全國漢族莊姓人口60%。

莊姓起源:

1、系自羋姓。春秋時楚莊王之后,以謚為氏。

2、春秋時宋莊王之后,以謚為氏。

3、回、滿、臺灣土著等民族均有此姓。

莊姓名人:

莊周,周時曾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人,著《莊子》10余萬字,多屬寓言。

郡望:天水、東海、會稽。

變化:為避漢時帝名諱,故莊氏改為嚴氏,魏、晉中又有恢復莊氏者。

其他:

日本侵占臺灣時期,臺灣莊姓曾被迫改用本莊、古莊等日本姓,但仍不棄其原莊姓,1945年,臺灣光復后仍恢復莊姓。

歷史名人

莊姓古代名人

莊周戰國(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即莊子,宋國蒙人,戰國時期思想家。戰國時期思想家。做過漆園吏。著書十余萬言,往往出以寓言,主張清靜無為,在思辨方法上,把相對主義絕對化,轉向神秘的詭辯主義。著有《莊子》,唐代改稱《南華真經》。

莊辛戰國,戰國時楚襄王大臣,因襄王寵幸嬖臣不理朝政,屢諫不聽,莊辛遂避亂到趙國。后楚國為強秦所破,國都覆沒,襄王到城陽避難,派遣使者召莊辛回國,問救國之道,莊辛回答

莊舄戰國,亦稱越舄;越國人。著名戰國時期的楚國大臣。莊舄出身貧寒,仕楚。是古代一個著名的愛國主義者。

莊蹻戰國(?-前256),約生活在公元前243年至公元前262年間,一作莊豪,又作莊嶠。史載系“楚莊王之苗裔”,楚國將軍戰國時楚國人,在他生平當中有兩件大事,一是反楚起事,二是入滇,是史上第一個云南王。

莊青翟漢朝(?-前115),高祖時大將、武強侯莊不識之孫,漢代大臣。文帝時襲爵武強侯。武帝時曾任御史大夫、太子少傅。后任相三年,于官場爭斗中自殺。

莊忌西漢(約前188-前105),吳人,西漢道家、文學家。其思想傾向老莊,提出退身窮處,除累返真的人生哲學。認為現實生活混濁黑暗,一無是處。

莊徽北宋,揚州江都人,北宋官吏。進士出身,歷任徽猷閣待制、平江太守等職。居官有令名,無秋毫之累,以通奉大夫致仕。

莊夏南宋,莊元吉四子,泉州永春人,南宋大臣、學者。進士出身,官至兵部侍郎、煥章閣待制。有《禮記解》、《典故備記》、《國史大事紀》等。

莊綽宋朝(約公元1126年前后在世),泉州惠安人,宋代官吏、學者。最高職任過鄂州、筠州知府。其學有淵源,多識軼聞舊事。有《雞肋篇》、《杜集援證》、《炙膏肓法》、《本草蒙求》等。

莊昶明朝(1437-1499),字孔暘,號定山。應天府江浦人,明代官吏、學者。進士出身,曾任翰林檢討,后謫桂陽州判官。淪落三十年,以講學為務。官至南京吏部郎中??桃鉃樵?,而喜用道學語言。有《莊定山集》。

莊用賓明朝(1504—1578),字君采,號方塘,晉江青陽人。祖籍永春。明嘉靖八年與潘湖黃光升同榜第八名進士,累官刑部員外郎,浙江按察司僉事。彼時朝政腐敗,考場營私舞弊現象屢見不鮮。有個生員叫袁文煒,其人學博品正,但沒錢行賄考官,因此名落孫山。

莊際昌明朝(1577-1629),字景說,號羹若,又號羹元,晉江青陽人,莊用賓曾孫。祖籍永春。明代萬歷年間狀元,天啟年間補授翰林院修撰,因不愿依附魏忠賢,還家不出。崇禎元年啟用為右諭德,后起為左春坊庶子。

莊起元明朝(1559—1633),字中孺,號鶴坡。常州人。明代萬歷三十八年與堂弟莊廷臣同榜進士。曾任知縣、戶部主事、員外郎、郎中、江西撫州府知府、直隸天津督糧道、山東按察使僉事、太仆寺少卿等職,曾因忤魏忠賢被戍山海關。是常州莊氏家族西莊的始祖。與兄莊起蒙、族弟莊廷臣合著有《詩經導窾》、《四書導窾》等書。

莊謙明朝,字含光,大店鎮大店人。明萬歷四十年,中舉,四十七年中進士,授汝寧府推官。為官期間,體察民情,革除弊端,懲治奸邪,因政績突出升任浙江道監察御史,后巡按陜西八府。晚年恬淡仕進,回鄉督促子弟讀書。

莊臻鳳清初(約公元1624—1667后),女,字蝶庵,三山人,清初著名琴家,師從徐上瀛。莊臻鳳不拘于虞山一派,兼采古浙、中州等各派之長,在藝術上具有一定的造詣。莊臻鳳作有十四首琴曲,各具特色,代表作是《梧葉舞秋風》。

莊亨陽清朝(公元1686—1746),字元仲,號復齋,靖南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一年,年六十一歲。康熙五十七年進士。官至淮徐海道。亨陽著有《元仲集》一卷,《莊氏算學》八卷,《四庫總目》傳于世。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數學家、水利學家!

莊子固明朝,明朝時人,字憲伯,遼東人,年十三,殺人亡命。后從軍有功,積官至參將。嘗從山西總兵許定國救開封,軍半道噪歸,定國獲罪。子固輯余眾,得免議。后可法出鎮,用為副總兵,俾興屯于徐州、歸德間。子固募壯士七百人,以赤心報國為號。聞揚州被圍,率眾馳救,三日而至。城將破,欲擁可法出城,遇大清兵,格斗死。

莊有恭清朝(1713—1767),廣東省番禺人,清代大臣。乾隆四年狀元,授修撰、歷任江蘇、浙江、福建等省巡撫、刑部尚書、官至協辦大學士。曾主持浙江海塘工程,又疏清大修三江水利。工書。有《三江水利紀略》。

莊盤珠清朝,女,字蓮佩,陽湖人。生于清代乾隆年間,卒于嘉慶年間,卒年二十有五,人比之李賀。因母夢珠而后生她,故名盤珠。她出身名門,為陽湖莊有鈞之女,同邑舉人吳軾之妻。莊氏家族,清代出過22位女詩人。莊盤珠幼時從父學詩,諷詠終日,稍長則詩詞益工。李佳評其詞“娣視易安,非尋常閨秀所能?!苯鹞湎檠?/p>

莊存與清朝(1719—1788),江蘇武進人,清代官吏、學者、經學家、教育家、常州學派的開創者。乾隆十年榜眼,官至禮部左侍郎。不斤斤計較于文字訓詁,提倡今文經學,又兼治古文經學。有《毛詩說》、《周官記》、《周官說》、《味經齋遺書》等。

莊培因清朝(1723—1759),莊存與弟,清代官吏、學者。乾隆十九年狀元,授修撰,歷官侍講學士。以詩文名,而恭和御制詩居大半。有《虛一齋集》。

莊述祖清朝(1750—1816),莊培因子,清代官吏、經學家。乾隆四十五年進士,官山東濰縣知縣、桃源同知、旋辭官養親,著書十六年。治經能傳伯父存與之學,以研求精密著稱。有《夏小正經傳考釋》、《尚書今古文考證》、《毛詩考證》、《五經小學述》等。

莊棫清末(1830—1878),字中白,江蘇丹徒人。治易、春秋,兼通緯候。先世業鹺,后家中落,校書淮南、江寧各官書局,以光緒四年卒。著有《蒿庵遺稿》,詞甲、乙稿及補遺附焉。棫自序謂

莊瑤清朝(1791-1865),字琪園,大店鎮大店人。清嘉慶二十一年中舉,二十二年中進士,曾任工部都水司主事、營繕司員外郎、都水司郎中、湖北荊宜施兵備道。咸豐十一年,捻軍活動于大店一帶,莊瑤奉旨在家鄉督辦民團,防堵農民起義軍。同治四年去世,贈太仆寺卿。

莊縉度清朝(1799—1852),武進人。字眉叔,又字裴齋,號黃雁山人。武進人。道光十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河南、廣西司行走,加員外郎銜,車河學習用同知,補山東曹州府曹河同知,署兗州府運河同知。浮沉宦海,未竟其用。工詩詞、楷書,精收藏。莊縉度是清中期的文學家、書法家和鑒藏家,據《清史稿·文苑傳》記載他與吳頡鴻、趙申嘉、陸容、徐廷華、汪士進、周儀顥并稱為“毗陵後七子”,以詩詞著稱於世,有《黃雁山人詞》四卷、《迦齡庵詩鈔》一卷傳世。其自為詩集序云

莊善春秋,楚人,莊善白公之難,辭田將以死之。

莊賈春秋,齊景公寵臣。犯軍法,遭司馬穰苴處斬

莊姓近代名人

莊陔蘭清末(1870-1946),字心如,大店鎮大店人。光緒三十年殿試中進士,入翰林院編修,誥封朝議大夫。1914年后任山東省民政長官公署總務廳廳長、兼任山東圖書館館長,山東省議會議長,國會參議院議員。1934年春任《重修莒志》總纂。1936年任孔子77代孫孔德成漢文教師,1946年在曲阜去世,葬于孔林。其代表作為顏體《重修定林寺碑》。

郡望

天水郡: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東漢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

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吳、越地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漢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會稽郡受督于揚州刺史部,時領二十六縣,在今浙江省境內有十八縣。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吳、會稽為二郡,會稽移治山陰(今浙江紹興),有浙閩之地。西漢時期轄地在今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省大部份(僅天目山、淳安縣西部小部分地區除外)、安徽省水陽江流域以東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帶及福建全省。三國時期孫吳國分設臨海(今浙江臺州)等郡后,其轄境縮小。西晉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為越州,后又分山陰縣置會稽縣。清朝順治年間(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陰縣(今浙江紹興)。民國時期合會稽、山陰二縣為紹興縣。今為浙江省紹興市。

東??ぃ阂喾Q郯郡、海州。東??ぴ跉v史上有三處:一是治所以郯(今山東郯城),后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于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于此,稱炎國,后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于此,戰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后改稱東海郡。;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北部,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二是東晉時期置于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后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三是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后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ぃ嗡陔陨剑ń窠K連云港海州鎮),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h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

天水堂:以望立堂。

會稽堂:以望立堂。

東海堂:以望立堂。

南華堂:戰國莊周,著《南華經》。與老子同為道家之祖,世稱“老莊”。

武強堂:漢朝莊不識(《漢書》作莊不職,茲從《史記》),封武強侯。

錦繡堂: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莊森隨王審知入閩,擇居永春桃源裏蓬萊山。第九世莊夏,居官有德政,南宋甯宗皇帝賜其建第于泉州府城,將其故鄉鬼笑山御筆賜名為“錦繡山”。這是莊氏堂號“錦繡”的由來。

一、zhuāng

現行較常見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山東之魚臺、平度、平邑,黑龍江之嫩江縣,河北之圍場、尚義,內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監利、老河口,江西之金溪,云南之隴川、江川等地均有分布。漢、滿、蒙、壯、土家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莊”本音péng,或借作“莊”,故“莊”與“莊”姓同。今莊簡作“莊”。詳見“莊(莊)”姓。

二、(莊)

莊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93%。尤以廣東、江蘇、浙江、臺灣等省多此姓。四省莊姓約占全國漢族莊姓人口60%。

莊姓起源:

1、系自羋姓。春秋時楚莊王之后,以謚為氏。

2、春秋時宋莊王之后,以謚為氏。

3、回、滿、臺灣土著等民族均有此姓。

莊姓名人:

莊周,周時曾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人,著《莊子》10余萬字,多屬寓言。

郡望:天水、東海、會稽。

變化:為避漢時帝名諱,故莊氏改為嚴氏,魏、晉中又有恢復莊氏者。

其他:

日本侵占臺灣時期,臺灣莊姓曾被迫改用本莊、古莊等日本姓,但仍不棄其原莊姓,1945年,臺灣光復后仍恢復莊姓。

姓氏源流

一、zhuāng

現行較常見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山東之魚臺、平度、平邑,黑龍江之嫩江縣,河北之圍場、尚義,內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監利、老河口,江西之金溪,云南之隴川、江川等地均有分布。漢、滿、蒙、壯、土家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扒f”本音péng,或借作“莊”,故“莊”與“莊”姓同。今莊簡作“莊”。詳見“莊(莊)”姓。

二、(莊)

莊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93%。尤以廣東、江蘇、浙江、臺灣等省多此姓。四省莊姓約占全國漢族莊姓人口60%。

莊姓起源:

1、系自羋姓。春秋時楚莊王之后,以謚為氏。

2、春秋時宋莊王之后,以謚為氏。

3、回、滿、臺灣土著等民族均有此姓。

莊姓名人:

莊周,周時曾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人,著《莊子》10余萬字,多屬寓言。

郡望:天水、東海、會稽。

變化:為避漢時帝名諱,故莊氏改為嚴氏,魏、晉中又有恢復莊氏者。

其他:

日本侵占臺灣時期,臺灣莊姓曾被迫改用本莊、古莊等日本姓,但仍不棄其原莊姓,1945年,臺灣光復后仍恢復莊姓。

堂號

天水郡: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東漢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

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吳、越地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漢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會稽郡受督于揚州刺史部,時領二十六縣,在今浙江省境內有十八縣。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吳、會稽為二郡,會稽移治山陰(今浙江紹興),有浙閩之地。西漢時期轄地在今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省大部份(僅天目山、淳安縣西部小部分地區除外)、安徽省水陽江流域以東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帶及福建全省。三國時期孫吳國分設臨海(今浙江臺州)等郡后,其轄境縮小。西晉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為越州,后又分山陰縣置會稽縣。清朝順治年間(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陰縣(今浙江紹興)。民國時期合會稽、山陰二縣為紹興縣。今為浙江省紹興市。

東??ぃ阂喾Q郯郡、海州。東海郡在歷史上有三處:一是治所以郯(今山東郯城),后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于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于此,稱炎國,后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于此,戰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后改稱東海郡。;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北部,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二是東晉時期置于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后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三是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后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ぃ嗡陔陨剑ń窠K連云港海州鎮),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h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

天水堂:以望立堂。

會稽堂:以望立堂。

東海堂:以望立堂。

南華堂:戰國莊周,著《南華經》。與老子同為道家之祖,世稱“老莊”。

武強堂:漢朝莊不識(《漢書》作莊不職,茲從《史記》),封武強侯。

錦繡堂: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莊森隨王審知入閩,擇居永春桃源裏蓬萊山。第九世莊夏,居官有德政,南宋甯宗皇帝賜其建第于泉州府城,將其故鄉鬼笑山御筆賜名為“錦繡山”。這是莊氏堂號“錦繡”的由來。

一、zhuāng

現行較常見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山東之魚臺、平度、平邑,黑龍江之嫩江縣,河北之圍場、尚義,內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監利、老河口,江西之金溪,云南之隴川、江川等地均有分布。漢、滿、蒙、壯、土家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莊”本音péng,或借作“莊”,故“莊”與“莊”姓同。今莊簡作“莊”。詳見“莊(莊)”姓。

二、(莊)

莊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93%。尤以廣東、江蘇、浙江、臺灣等省多此姓。四省莊姓約占全國漢族莊姓人口60%。

莊姓起源:

1、系自羋姓。春秋時楚莊王之后,以謚為氏。

2、春秋時宋莊王之后,以謚為氏。

3、回、滿、臺灣土著等民族均有此姓。

莊姓名人:

莊周,周時曾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人,著《莊子》10余萬字,多屬寓言。

郡望:天水、東海、會稽。

變化:為避漢時帝名諱,故莊氏改為嚴氏,魏、晉中又有恢復莊氏者。

其他:

日本侵占臺灣時期,臺灣莊姓曾被迫改用本莊、古莊等日本姓,但仍不棄其原莊姓,1945年,臺灣光復后仍恢復莊姓。

[ 莊 ]字的同音字 - [ zhuang ]

其他姓氏

欄目導航

熱門姓氏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请别相信他免费喜剧电影在线观看 |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小说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在线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华丽的挑战在线观看 | 成人影| 美女在线观看国产 | 盗摄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欢迎你 | 羞羞视频网 | 精品久久久久久 | 成人精品久久久 | 欧美极品少妇xxxxⅹ免费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黑人欧美xxxx | 91免费在线 | 欧美黄色性生活视频 | 午夜精品久久 | 国家一级黄色片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孕妇 | 亚洲影音先锋 | 国产免费视频 | 波波电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 av在线成人| 久久躁日日躁aaaaxxxx | 高清亚洲 | 超碰成人在线观看 | 亚州精品天堂中文字幕 | 精品欧美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 欧美精品一区三区 | 白浆在线 | 欧美精品久久久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永久入口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欧美一级 | 欧美一区两区 | 亚洲视频精品 | 国产精品自拍啪啪 |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