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
(2) (形聲。從羽,番聲。本義:鳥飛)
(3) 同本義
青菰臨水映,白鳥向山翻。——王維《輞川閑居》
(4) 又如:翻泊(或飛或止);翻翔(翻飛,飛翔);翻簸(飛馳)
(5) 翻轉;翻騰
波翻曉霞影。——李白《姑熟十詠》
(6) 又如:翻滾滾(上下急速滾動的樣子);翻海(形容聲響如海浪翻騰);翻雪(形容白浪翻滾);翻撲(翻騰)
(7) 反轉,傾倒,變動位置
鈿頭銀篦擊節碎,白色羅裙翻酒污。——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多少好漢被蒙汗酒麻翻了。——《水滸傳》
(8) 又如:翻席(吃完一席,再到他處吃另一席);翻臺(嫖客在一妓院宴畢,再到另一妓院飲宴);翻手(翻轉手掌。形容時光迅速或處事輕便)
(9) 推翻;改變 。如:翻變(翻悔,變卦);翻異(事后改變主意);翻樣(變換花樣);翻盤(推翻承諾)
(10) 翻過;越過 。如:翻墻(翻過墻壁)
(11) 回返 。如:翻回(回返)
(12) 翻閱,披覽 。如:翻披(翻閱,披覽);翻擷(翻檢)
(13) 翻譯 。如:翻經(翻譯佛經);翻繹(猶推演)
(14) 反復研討 。如:翻空(形容作文構思時奇想聯翩);翻思(反復思考)
(15) 譜寫;改編;移植 。如:翻梓(翻刻;翻印);翻謄(改作;抄寫謄錄);翻意(變換文意)
(16) 演唱;演奏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宋· 辛棄疾《破陣子》
(17) 又如:翻出(演奏)
(18) 數量成倍增加 。如:翻一番(增加一倍)
(19) 翻臉 。如:翻面皮(翻臉);翻腔(突然改變說話的語氣和態度);翻口(改口,變卦)
副詞
(1) 表示轉折,相當于“反而”、“卻”
秦人半作 燕地囚,胡馬翻銜 洛陽草。—— 唐· 李白《猛虎行》
(2) 又如:翻調(反正)
翻【未集中】【羽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2畫
《廣韻》《集韻》孚袁切《韻會》浮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番。《說文·新附字》飛也。《張衡·西京賦》衆鳥翩翻。
又《增韻》反覆也。通作幡。
又通作反。
又《韻補》葉孚愔切《鄭曼季·贈陸雲詩》鴛鴦于飛,徘徊翩翻。載頡載頏,命侶鳴羣。
又《韻補》葉孚焉切,西京賦與旃同葉。《集韻》或作飜。亦作拚。
翻【卷四】【羽部】
飛也。從羽番聲。或從飛。孚袁切〖注〗飜。
(繙)繙冤也。三字句。各本無繙字。冤作冕。今補正。玉篇繙下曰冤也。集韻引說文同。葢謂繙字爲複字而刪之。不知繙冤爲曡韻。古語。集韻、類篇皆曰繙?、亂也。是冤俗作?也。巾部有幡?二篆。亦是曡韻。小兒拭觚布也。此謂亂也。仍當補亂字。下文二篆皆訓亂。從糸。番聲。附袁切。十四部。
◎ 粵語:faan1
◎ 客家話:[海陸豐腔] fan1 pan1 [東莞腔] fan1 [臺灣四縣腔] fan1 pan1 [陸豐腔] fan1 [沙頭角腔] fan1 [客英字典] fan1 [梅縣腔] fan1 pon1 [寶安腔] fan1 [客語拼音字匯] fan1 pa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