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詞
(1) (形聲。從支,奇聲。(
)本義:用箸夾取) 引申為傾斜不正孔子觀于 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荀子·宥坐》
(2) 又如:攲器(傾斜易覆的器具。古指改裝過(guò)的汲水陶罐);攲斜偃蹇(傾斜歪曲);攲側(cè)(傾斜);攲案(一種可以躺著看書(shū)的斜榻。相傳最早為曹操所作)
|yǐ形容詞
(1) (形聲。從支,奇聲。(
)本義:用箸夾取) 引申為傾斜不正孔子觀于 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荀子·宥坐》
(2) 又如:攲器(傾斜易覆的器具。古指改裝過(guò)的汲水陶罐);攲斜偃蹇(傾斜歪曲);攲側(cè)(傾斜);攲案(一種可以躺著看書(shū)的斜榻。相傳最早為曹操所作)
|jī形容詞
(1) (形聲。從支,奇聲。(
)本義:用箸夾取) 引申為傾斜不正孔子觀于 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荀子·宥坐》
(2) 又如:攲器(傾斜易覆的器具。古指改裝過(guò)的汲水陶罐);攲斜偃蹇(傾斜歪曲);攲側(cè)(傾斜);攲案(一種可以躺著看書(shū)的斜榻。相傳最早為曹操所作)
|形容詞
(1) (形聲。從支,奇聲。(
)本義:用箸夾取) 引申為傾斜不正孔子觀于 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荀子·宥坐》
(2) 又如:攲器(傾斜易覆的器具。古指改裝過(guò)的汲水陶罐);攲斜偃蹇(傾斜歪曲);攲側(cè)(傾斜);攲案(一種可以躺著看書(shū)的斜榻。相傳最早為曹操所作)
攲【卯集下】【支部】 康熙筆畫(huà):12畫(huà),部外筆畫(huà):8畫(huà)
《唐韻》去奇切《集韻》丘奇切,音崎。《說(shuō)文》持去也。
又《家語(yǔ)》孔子觀於周廟,有攲器焉。使子路取水試之,滿(mǎn)則覆,中則正,虛則攲。《荀子·宥坐篇註》攲器,傾敧易覆之器。
又《廣韻》居綺切《集韻》舉綺切,音掎。義同。《類(lèi)篇》一曰不平。◎按攲字與攴部敧字不同。
攲【卷三】【支部】
持去也。從支奇聲。去奇切文二重一
(攲?zhuān)┏秩ヒ病Vв谐至x。故持去之?dāng)審闹АW趶R宥座之器曰攲器。按此攲當(dāng)作?。危部曰。?、??也。竹部箸訓(xùn)飯攲。此攲亦當(dāng)作?。箸必邪用之。故曰飯?。廣韻。?、不正也。玉篇曰。攲今作不正之?。從支。奇聲。去奇切。按廣韻曰。說(shuō)文居宜切。此本音隱。葢後人借爲(wèi)?字。從危讀去奇切也。攲、奇聲。古在十七部。?、支聲。古在十六部。
◎ 粵語(yǔ):kei1
◎ 客家話(huà):[臺(tái)灣四縣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海陸豐腔] ki2
◎ 潮州話(huà):k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