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
(1) 大口吞食 。如:嘬嘬(疾食貌);嘬嘬(吞食)
(2) 叮,咬 。如:嘬樘(咬,叮)
(3) 另見
chuài動詞
(1) (形聲。從口,最聲。本義:吸吮)
(2) 同本義
于是乃相與聚嘬其母(體)而食之。——《韓非子·說林下》
狐貍食之,蠅蚋姑嘬之。——《孟子·滕文公上》
(3) 又如:嘬奶;嘬柿子
(4) 一口吃下去
毋嘬炙。——《禮記·曲禮》
(5) 又如:嘬炙(一口把大塊烤肉吞食下去);嘬嘬(貪食的樣子);嘬兵(大舉興兵。嘬,貪食)
嘬【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12畫
《廣韻》楚夬切《集韻》《韻會》楚快切《正韻》楚邁切,音
。《玉篇》一舉盡臠也。《禮·曲禮》無嘬炙。
又齧也。《孟子》蠅蚋姑嘬之。《註》嘬,相共食之也。《集韻》或作歠欼。
◎ 粵語:caai3 zyut3
◎ 客家話:[梅縣腔] zui5 cai5 [臺灣四縣腔] zui5 zot8 [客英字典] zui5 cai3 [海陸豐腔] zui5 zot8 [客語拼音字匯] zod6
◎ 潮州話:zuh4(tsuh) ,cuag4(tshuak) [潮州]cuêg4(tshu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