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一碼6E38 - 44699
(1)(動(dòng))人或動(dòng)物在水里行動(dòng)
(2)(動(dòng))從容地行走;閑逛:~逛|~街|~覽|~樂|~歷|~憩|~玩|~興。
(3)(動(dòng))〈書〉交游;來往。
(4)(動(dòng))不固定的;經(jīng)常移動(dòng)的:~牧|~民|~擊|~好|~刃有余|~手好閑|浮~|浪~|遠(yuǎn)~|云~。
(5)(形)江河的一段:上~|中~|下~。
(6)(Yóu)姓。
名詞
(1) (形聲)
(2) 同本義
游,旌旗之流也。——《說文》
為下國綴旒?!对姟らL發(fā)》
鞶厲游纓,昭其數(shù)也?!蹲髠鳌せ腹辍?/p>
(3) 江河的一段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对姟で仫L(fēng)》
(4) 又如:上游;下游;中游
(5) 鳥媒,獵人馴養(yǎng)用以招引野鳥的家鳥
恐吾游之晏起,慮原禽之罕至?!段倪x·潘岳·射雉賦》
(6) 古水名 。淮河下游分支。由今江蘇省漣水縣、灌南縣至連云港市入黃海
(7) 姓
動(dòng)詞
(1) 人或動(dòng)物在水里浮行或潛泳
其父善游。——《呂氏春秋·察今》
子豈遽善游。
魚游于沸鼎?!铣骸?丘遲《與陳伯之書》
游魚細(xì)石?!獏蔷杜c朱元思書》
(2) 流動(dòng),不固定
皆若空游無所依?!啤?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又如:游衍(游游衍衍。游蕩;游樂;干干停停,拖延時(shí)間);游花插趣(游蕩作樂);游回磨轉(zhuǎn)(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游行(到處漫游)
動(dòng)詞
(1) 遨游;游覽;游玩,優(yōu)游逍遙
噬肯來遊?!对姟ぬ骑L(fēng)·有杕之杜》
遊毋倨。——《禮記·曲禮》。注:“行也?!?/p>
膳飲從于遊?!抖Y記·王制》。注:“謂出入上觀?!?/p>
厥壤可遊?!斗舛U文》。注:“遨也。”
文王不敢盤于遊用?!稌o逸》
同游者?!啤?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游人雖未盛?!鳌?袁宏道《滿井游記》
余游巴黎?!濉?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2) 又如:游春白相(春游;踏青);游學(xué)呈子(報(bào)告本人外出,請求保留學(xué)籍的呈文);游仙(漫游仙界)
(3) 結(jié)交;交游
此真吾所愿從游?!妒酚洝めB生傳》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鳌?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息交以絕游?!獣x·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4) 又如:游藝(外出游學(xué),以文交友);游合(交游聚會(huì));游從(相隨同游;交往,特指與長輩交往);游集(從各處來聚集)
(5) 閑逛,悠閑無所事事 。如:游營撞尸(罵人話。指到處游逛的人);游花浪子(不務(wù)正業(yè),一味吃喝嫖賭尋歡作樂的人);游頭浪子(游手好閑的浪蕩子弟);游勇(失去統(tǒng)屬的逃散的兵士)
(6) 行走;飛行;巡行 。如:游營(游行示眾);游禽(飛鳥);游騎(擔(dān)任巡邏突擊的騎兵)
(7) 游說;宣揚(yáng)
孔子?xùn)|游?!读凶印珕枴?/p>
(8) 又如:游夫(游說的人);游化(潛移默化;云游教化);游慝(憑借游說從事邪惡活動(dòng))
(9) 孝察,學(xué)習(xí)
游于三輔?!逗鬂h書·張衡傳》
(10) 出訪
勸東游?!濉?梁啟超《譚嗣同傳》
勸君東游。
形容詞
虛浮不實(shí) 。如:游嘴(游花。油腔滑調(diào),善于狡辯);游文(浮泛的文字);游言(浮夸不實(shí)的言論);游財(cái)(浮財(cái));游詞(浮夸輕薄的言辭);游滑(油滑);游語(戲謔的、挑逗的言辭)
游【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
〔古文〕汓《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huì)》夷周切,音猷。水名?!端?jīng)注》淮水於淮浦縣枝分,北爲(wèi)游水。
又浮行也?!稜栄拧め屗讽樍鞫略贿i游?!对姟で仫L(fēng)》遡游從之。
又《周禮·天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游亦如之?!对]》游,離宮也。
又《管子·首憲篇》分理以爲(wèi)十游,游爲(wèi)之宗。
又《尚書·考靈曜》地有四游,常動(dòng)而人不知。
又玩物適情之意?!抖Y·少儀》士依於德,游於藝。
又閒曠也?!抖Y·王制》無游民。
又自適貌?!对姟ば⊙拧窅鯛杻?yōu)游。
又枝葉扶疏貌?!对姟む嶏L(fēng)》隰有游龍。《傳》龍紅草也?!豆{》游,猶放縱也。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
又《集韻》徐由切,音囚。義同。
又《集韻》《正韻》力求切,音留。旌旗之旒也。本作斿。亦作旒?!蹲髠鳌せ付辍讽Q厲游纓。
又九游,星也。《史記·天官書》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
又《韻補(bǔ)》葉延知切,音移?!端抉R相如·上林賦》拖蜺旌,靡雲(yún)旗。前皮軒,後道游。
又葉衣虛切,音於。《萬震南州異物志贊》合浦之人,習(xí)水善游。上視層潭,如猿仰株。
游【卷七】【?部】
旌旗之流也。從?汓聲。,古文游。以周切
(游)旌旗之流也。流宋刊本皆同。集韻、類篇乃作旒。俗字耳。旗之游如水之流。故得偁流也。大常十有二游。旂九游。旟七游。旗六游。旐四游。周禮。王建大常。十有二游。上公建旂。九游。侯伯七游。子男五游。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其游各視其命之?dāng)?shù)。禮緯含文嘉云。天子之旗九仞十二旒曳地。諸侯七仞九旒齊軫。卿大夫五仞七旒齊較。士三仞五旒齊首。皆不言其命數(shù)。未可信。旗之正幅爲(wèi)縿。游則屬焉。節(jié)服氏。六人維王之大常。注。王旌十二旒。??以縷綴連。旁三人持之。然則旗之制。游屬於?旁。十二游者、一旁六游。九游、則?旁一四一五。巳下可知也。曳地、齊軫皆謂游。其正幅之長。爾雅曰。旐長?。餘未聞。游亦曰旓。楊雄賦有此字。大人賦作髾游。周禮省作斿。引伸爲(wèi)凡垂流之偁。如弁師說冕弁之?dāng)迨恰S忠鞝?wèi)出游、嬉游。俗作遊。從?。汓聲。以周切。三部。此字省作斿。俗作旒。集韻云。斿亦作?。按此說必有據(jù)。上文?篆與此同義。而居非其次。當(dāng)移此下。正之曰。游或作?。
◎ 粵語:jau4
◎ 客家話:[海陸豐腔] riu2 [客語拼音字匯] yiu2 [寶安腔] ju2 (jiu2) [梅縣腔] ju2 [陸豐腔] jiu3 [東莞腔] jiu2 [臺(tái)灣四縣腔] ju2 [客英字典] j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