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
(1) (形聲。從心,如聲。本義:恕道,體諒) 同本義
恕,仁也。——《說文》
彊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
以心度物曰恕。——《聲類》
以己量人謂之恕。——《賈子道術(shù)》
恕,明也。——《墨子經(jīng)上》
忠恕違道不遠(yuǎn)。——《禮記·中庸》。注:“恕,忖也。忖度其義于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
(2) 又如:恕直(寬仁正直);恕心(仁愛之心);恕實(shí)(忠實(shí),老實(shí));恕道(寬仁之道)
動詞
(1) 饒恕,寬恕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見太后。——《戰(zhàn)國策·趙策》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shí)或見恕也。——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2) 又如:恕諒(寬諒,原諒);恕免(饒恕;寬免);恕辭(開脫或原諒的言辭)
恕【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6畫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商署切《正韻》商豫切,書去聲。《說文》仁也。《傳曰》仁者,必恕而後行也。《禮·中庸疏》恕,忖也,忖度其義於人也。《論語》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程註》恕者,仁之施也。《朱註》恕非寬假之謂。
又曰:推已及物爲(wèi)恕。《說文》長箋》如心爲(wèi)恕,會意。
恕【卷十】【心部】
仁也。從心如聲。?,古文省。商署切
(恕)仁也。孔子曰。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矣。孟子曰。彊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是則爲(wèi)仁不外於恕。析言之則有別。渾言之則不別也。仁者、親也。從心。如聲。商署切。五部。
◎ 粵語:syu3
◎ 客家話:[客英字典] shu5 [海陸豐腔] shu5 [梅縣腔] shu5 [東莞腔] su5 [客語拼音字匯] su4 [沙頭角腔] su5 [陸豐腔] shu6 [寶安腔] su5 [臺灣四縣腔] su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