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
(1) (形聲。從足,巨聲。本義:雞爪)
(2) 同本義
距,雞距也。——《說文》
后阺為之金距。——《左傳》
不鳴不將無距。——《漢書·五行志》。注:“距,雞附足骨,斗時(shí)所用刺之。”
雖有鉤針芒距。——《淮南子·原道》
長(zhǎng)皆及俎距。——《儀禮·少牢禮》。注:“脛中當(dāng)橫節(jié)也。”
公輸之刻鳳也,冠距未成。——《列子》
(3) 距離
距隨長(zhǎng)武。——《儀禮·鄉(xiāng)射禮記》
(4) 又如:苗距;槽距;差距;焦距;行距;株距;距國(介于大國之間,或兩面受敵的國家);距隨(古人射箭站立時(shí)兩腳的間隔距離)
(5) 倒刺
(6) 古代兵器鋒刃上的倒刺
(7) 釣鉤上的倒刺
動(dòng)詞
(1)同“拒”
(2) 抗拒;抵御
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輸》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詩·大雅·皇矣》
斷足以距難。——《荀子·君道》
楚聞之,發(fā)兵距之陽夏,不得前。——《史記·高祖本紀(jì)》
(3) 拒絕
閑先圣之道,距楊墨,放淫辭。——《孟子·滕文公下》
其無距言。——《潛夫論·明闇》
受而不距。——《風(fēng)俗通義·愆禮》
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距,與“拒”通,抵檝、守衛(wèi)。)——《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4) 又如:距捍(抵抗防御);距諫飾非(不聽勸諫,掩飾過錯(cuò));距關(guān)(閉關(guān)據(jù)守);距難(拒絕并加以責(zé)難;抗拒禍患)
(5) 離;距離
距小孤一里。——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距其院東五里。——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距洞百余步。
距圓明園十里,有村曰 謝莊。(距,距離。)——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6) 跳越 。如:距躍(跳越;跳躍);距踴(蹦跳);距跳(跳躍)
(7) 依仗 。如:距堙(古代兵士攻城時(shí),憑藉以登城的土堆);距險(xiǎn)(據(jù)險(xiǎn)要地形以防守?cái)橙?
(8) 蹲,踞 。如:距石(踞坐石上)
(9) 至,到達(dá)
距陸而止。——《莊子·漁父》
距【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臼許切,音巨。《說文》雞距也。《左傳·昭二十五年》季氏介其雞,郈氏爲(wèi)之金距。《集韻》或作
、
。
又至也。《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傳》距,至也。
又違也,抗也。《書·禹貢》不距朕行。《傳》天下無違距我命者。
又《詩·大雅》敢距大邦。《疏》抗距大國。
又《儀禮·鄕射禮》距隨長(zhǎng)武。《註》始前足至東頭爲(wèi)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wèi)隨。
又《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註》超越也。《疏》爲(wèi)距地向前,跳而越物過也。《史記·王翦傳》方投石超距。《註》索隱曰:超距,猶跳躍也。《前漢·甘延壽傳》投石拔距。《註》應(yīng)劭曰:拔距,卽超踰。張晏曰:拔距,超距也。
又《前漢·趙廣漢傳》尤善爲(wèi)鉤距,以得事情。《註》距,閉也。
又《淮南子·汜論訓(xùn)》蹠距者舉遠(yuǎn)。《註》距,大也。
又《釋名》鬢曲頭曰距。距,拒也。言其曲似拒也。
又《增韻》凡刀鋒倒刺皆曰距。
又與拒通。《儀禮·少牢饋食禮》長(zhǎng)皆及俎拒。《註》拒,讀爲(wèi)介距之距。《孟子》距楊、墨。《荀子·法行篇》欲來者不距,欲去者不止。《註》與拒同。
距【卷二】【足部】
雞距也。從足巨聲。其呂切
(距)雞距也。左傳。季氏介其雞。郈氏爲(wèi)之金距。服曰。以金沓距也。按鳥距如人與獸之叉。此距與止部之歫異義。他家多以距爲(wèi)歫。從足。巨聲。求許切。五部。亦作作
。
◎ 粵語:geoi6 keoi5
◎ 客家話:[臺(tái)灣四縣腔] ki3 gi3 [寶安腔] ki1 [海陸豐腔] ki3 gi3 [客英字典] ki3 [梅縣腔] ki3 [客語拼音字匯] ki1 [東莞腔] k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