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
(1) (形聲。從手,吾聲。本義:用手捫住)
(2) 同本義 。如:把什么事都捂著;捂眼兒;捂鼻子
(3) 抵觸
人心不同,聞見異辭,班氏所謂疏略抵捂者,依違不悉辯也。——《史記集解》
(4) 撐持;斜拄
到得這家計壞了,更支捂不住。——《朱子語類》
(5) 沒入;陷入
他用手把蒿草下邊的沙刨開,果真找見了濕沙子。他把嘴捂在沙子里吸呀吸呀,什么水分也吸不出。——杜鵬程《保衛(wèi)延安》
形容詞
同“迕”。逆;對面
若無器,則捂受之。——《儀禮·既夕禮》。賈公彥疏:“捂即逆也,對面相逢受也。”
|wú動詞
(1) (形聲。從手,吾聲。本義:用手捫住)
(2) 同本義 。如:把什么事都捂著;捂眼兒;捂鼻子
(3) 抵觸
人心不同,聞見異辭,班氏所謂疏略抵捂者,依違不悉辯也。——《史記集解》
(4) 撐持;斜拄
到得這家計壞了,更支捂不住。——《朱子語類》
(5) 沒入;陷入
他用手把蒿草下邊的沙刨開,果真找見了濕沙子。他把嘴捂在沙子里吸呀吸呀,什么水分也吸不出。——杜鵬程《保衛(wèi)延安》
形容詞
同“迕”。逆;對面
若無器,則捂受之。——《儀禮·既夕禮》。賈公彥疏:“捂即逆也,對面相逢受也。”
|動詞
(1) (形聲。從手,吾聲。本義:用手捫住)
(2) 同本義 。如:把什么事都捂著;捂眼兒;捂鼻子
(3) 抵觸
人心不同,聞見異辭,班氏所謂疏略抵捂者,依違不悉辯也。——《史記集解》
(4) 撐持;斜拄
到得這家計壞了,更支捂不住。——《朱子語類》
(5) 沒入;陷入
他用手把蒿草下邊的沙刨開,果真找見了濕沙子。他把嘴捂在沙子里吸呀吸呀,什么水分也吸不出。——杜鵬程《保衛(wèi)延安》
形容詞
同“迕”。逆;對面
若無器,則捂受之。——《儀禮·既夕禮》。賈公彥疏:“捂即逆也,對面相逢受也。”
捂【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7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故切,音誤。斜相抵觸也。
又逆也。《儀禮·旣夕》若無器則捂受之。《疏》對面相逆受也。
又斜拄也。《通雅》枝梧,猶支拄抵捂也。史記項籍紀云:莫敢枝梧。註云:小柱爲枝,邪柱爲梧,當作捂。
又漢書司馬遷傳贊云:或有柢梧。註云:柢,觸也。梧,相支拄不安也。亦抵捂譌作柢梧。互詳梧字註。《集韻》或作。
握【卷十二】【手部】
搤持也。從手屋聲。,古文握。於角切
(握)搤持也。按下文云搤、一曰握也。從手。屋聲。於角切。三部。
◎ 粵語:wu2
◎ 客家話:[海陸豐腔] ngu6 [客語拼音字匯] em1 ng2 ngu2 [寶安腔] ngu3 [梅縣腔] ngu5 [臺灣四縣腔] ngu5 [客英字典] ngu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