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拔出;把夾在中間的東西取出
(2)(動)從全部里取出一部分:~查(從中取一部分檢查)|~肥補瘦。
(3)(動)(某些植物體)長出:~芽|谷子~穗。
(4)(動)吸:~煙|~水。
(5)(動)收縮:這種布一洗就~。
(6)(動)打(多指用條狀物):~陀螺|用鞭子~牲口。
動詞
(1) (形聲。從手,由聲。本義:拔出,抽出)
(2) 拔出,把夾在中間的東西取出
抽,拔也。——《廣雅》
每射,抽矢菆。——《左傳·宣公十二年》
挈水若抽。——《莊子·天地》。李注:“引也。”
左旋右抽。——《詩·鄭風(fēng)·清人》
抽刀斷水水更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3) 又如:抽簡祿馬(算命);抽匣(抽劍出匣);抽毫(抽筆出套);抽寶劍;抽刀
(4) 從全部里取出一部分;拔除
言抽其棘。——《詩·小雅·楚茨》
抽其半。——《儀禮·喪服傳》
(5) 又如:抽分(從中取得一分);抽功夫(抽空);抽暇(抽空)
(6) 引,引出。如:抽引(抽取引出);抽導(dǎo)(引導(dǎo));抽繭(抽引繭絲)
(7) 長出 。如:抽條
(8) 用長條的東西打 。如:抽陀螺;鞭子一抽,牲口就走快了
(9) 抒發(fā) 。如:抽思(抒發(fā)情思);抽秘騁妍(撥好深意,施展美才)
(10) 選擇;挑選 。如:抽撥(選擇調(diào)撥);抽揀(挑選)
(11) 吸 。如:抽抽搭搭(一吸一頓哽咽);我有好煙,你抽嗎?
抽【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敕鳩切《集韻》《韻會》《正韻》丑鳩切,音瘳。?字重文。《說文》?或從由。引也。《莊子·天地篇》挈水若抽,其名爲(wèi)橰。《陸機·文賦》思軋軋其若抽。
又拔也,除也。《詩·鄭風(fēng)》左旋右抽。《傳》抽矢以射。《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又《揚子·方言》讀也。《詩·鄘風(fēng)》中冓之言,不可讀也。《傳》讀抽也。《箋》抽,猶出也。
又收也。《揚子·太經(jīng)》羣倫抽緒。《註》各收其業(yè),以成歲事也。
又《廣韻》通作紬。亦引也。
又《集韻》留切,音儔。義同。
◎ 粵語:cau1
◎ 客家話:[梅縣腔] chu1 chiu1 [陸豐腔] ciu1 [客英字典] chiu1 [沙頭角腔] cu1 [東莞腔] ciu1 [海陸豐腔] chiu1 [客語拼音字匯] cu1 [寶安腔] cu1 | ciu1 [臺灣四縣腔] c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