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關(guān)河、試窮遙眼,新愁似絲千縷。劉郎豪氣今何在,應(yīng)是九疑三楚。堪恨處。便拚得、一生寂寞長羈旅。無人寄語。但吊麥傷桃,邊松倚竹,空憶舊詩句。文章事,到底將身自誤。功名難料遲暮。鶉衣簞食年年瘦,受侮世間兒女。君信否。盡縣簿高門,歲晚誰青顧。何如引起。任槎上張騫,山中李廣,商略盡風(fēng)度。
摸魚兒·望關(guān)河。宋代。蘇泂。 望關(guān)河、試窮遙眼,新愁似絲千縷。劉郎豪氣今何在,應(yīng)是九疑三楚。堪恨處。便拚得、一生寂寞長羈旅。無人寄語。但吊麥傷桃,邊松倚竹,空憶舊詩句。文章事,到底將身自誤。功名難料遲暮。鶉衣簞食年年瘦,受侮世間兒女。君信否。盡縣簿高門,歲晚誰青顧。何如引起。任槎上張騫,山中李廣,商略盡風(fēng)度。
蘇泂(一一七○~?)(與趙師秀同齡,生年參《文學(xué)遺產(chǎn)》一九八三年四期《趙師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頌四世孫。生平事跡史籍失載,從本集詩篇可知,早年隨祖師德宦游成都,曾任過短期朝官,在荊湖、金陵等地作幕賓,身經(jīng)寧宗開禧初的北征。曾從陸游學(xué)詩,與當(dāng)時著名詩人辛棄疾、劉過、王楠、趙師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齋集》十二卷、《泠然齋詩馀》一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泠然齋詩集》八卷。 ...
蘇泂。 蘇泂(一一七○~?)(與趙師秀同齡,生年參《文學(xué)遺產(chǎn)》一九八三年四期《趙師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頌四世孫。生平事跡史籍失載,從本集詩篇可知,早年隨祖師德宦游成都,曾任過短期朝官,在荊湖、金陵等地作幕賓,身經(jīng)寧宗開禧初的北征。曾從陸游學(xué)詩,與當(dāng)時著名詩人辛棄疾、劉過、王楠、趙師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齋集》十二卷、《泠然齋詩馀》一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泠然齋詩集》八卷。
贈郭五星。宋代。王邁。 五陵豪家輕薄兒,驕傲成癖不可醫(yī)。揮金買笑紅塵市,老死不曉寒與饑。囊螢案雪單貧士,杯水生涯北窗里。途窮山鬼恣揶歸,命壓人頭提不起,郭君昔從先人游,萬丈壯氣橫高秋。天無老眼不見錄,匆匆白了少年頭。一日訪余道艱窶,杯酒未闌淚如雨。揲蓍有術(shù)金不換,鶉衣百結(jié)無人補(bǔ)。我聞君語鼻亦酸,誤身直是坐儒冠。英雄未遇隱於卜,時人莫作白眼看。
依韻和陳秘校見寄。宋代。梅堯臣。 郁郁東堂桂,常期接袂攀。羽翰殊不及,蓬蓽卻空還。江水幾經(jīng)歲,監(jiān)中無壯顏。音塵能見問,誰道隔云山。
碧嶂丹崖瀉不停,翠微云凈轉(zhuǎn)分明。春風(fēng)不散空中影,夜月偏聞樹底聲。
內(nèi)苑分來瑤草合,御橋流出鳳池平。仙源信與人間別,歲歲年年長自清。
北京八詠 其二 玉泉垂虹。。王洪。 碧嶂丹崖瀉不停,翠微云凈轉(zhuǎn)分明。春風(fēng)不散空中影,夜月偏聞樹底聲。內(nèi)苑分來瑤草合,御橋流出鳳池平。仙源信與人間別,歲歲年年長自清。
詠懷舊隱十五首 其三。元代。吳當(dāng)。 憶昔升堂日,諸生授簡時。遺經(jīng)周禮樂,野服漢威儀。一自趨丹鳳,微班侍玉螭。風(fēng)塵驚歲闊,猿鶴怨歸遲。
絕句。宋代。葛秋崖。 二十四友金谷宴,千三百里錦帆游。人間無此春風(fēng)樂,樂極人間無此愁。
高緯暫時稱狗腳,劉聰依額派官蛙。啄來鸚鵡無香粒,舞徹垂楊有白華。
女頷帶髭疑燕國,細(xì)腰無牝亂蜂衙。蒼天幻出非奇特,走盡銀魂剩得砂。
讀甘蔗生遣興詩次韻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十五。明代。王夫之。 高緯暫時稱狗腳,劉聰依額派官蛙。啄來鸚鵡無香粒,舞徹垂楊有白華。女頷帶髭疑燕國,細(xì)腰無牝亂蜂衙。蒼天幻出非奇特,走盡銀魂剩得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