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門柳絲千萬結,風起花如雪。離別復離別,攀折更攀折,苦無多舊時枝葉也。
長門柳絲千萬縷,總是傷心樹。行人折嫩條,燕子銜輕絮,都不由鳳城春做主。
清江引·長門柳絲千萬結。元代。曹德。 長門柳絲千萬結,風起花如雪。離別復離別,攀折更攀折,苦無多舊時枝葉也。長門柳絲千萬縷,總是傷心樹。行人折嫩條,燕子銜輕絮,都不由鳳城春做主。
長門宮外的柳條千縷萬縷,微風中柳絮如雪一般白。行人次次離別時,把折柳反復相贈,再次相送時,苦了柳樹已不剩枝葉可讓人相贈。
長門宮前的柳條千行萬行,總引起我的嗟傷。行人任意把嫩枝攀折,燕子銜走了柳花飛向遠方。京城的春神又作得什么主張?
長門:漢長安宮名,武帝時陳皇后失寵即居此。
花如雪:柳絮像雪一樣白。
攀折:古人送別時,多折柳枝相贈。
傷心樹:柳枝在離別時被攀折相送,它總是與離別的傷感聯系在一起,故稱傷心樹。
行人折嫩條:古人送行,折柳相送,取“柳”與“留”音諧,故以此表示惜別。
銜輕絮:叼著柳絮歸巢。輕絮,柳花的飛絮。
鳳城:京城的別稱。
參考資料:
1、梁川等.《元曲三百首鑒賞》: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2、傅德岷等.《元曲鑒賞辭典·圖文本》:長江出版社,2011-04:第230頁
元末陶宗儀在所著《輟耕錄》中記載了曹德作《清江引》的事,認為是伯顏專權,擅殺郯王徹徹都、高昌王帖木兒不花,曹德寫二曲張貼于五門以諷之??甲C《元史》得此為元順帝時的伯顏,他擁戴順帝有功,皇后伯牙吾氏的親屬忌怕伯顏專權,發生內爭。伯顏盡殺皇后黨羽,把皇后幽禁于冷宮,不久加以暗殺,所以《清江引》是為皇后被幽被殺所作,不單指伯顏殺徹徹都等人。
參考資料:
1、蔣星煜等.《元曲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05:第927-929頁
第一首,前兩句“長門柳絲千萬結,風起花如雪”,乃描寫長門春景。長門宮外垂柳萬千,春風照拂,雪白的柳絮漫天飛舞。表面上看,似乎很有生機,而實際上“長門”乃失寵的后妃或未得寵愛的宮女粉黛居住的冷宮。居住在冷宮的人,其怨恨之深,是難以言狀的。柳絲縷縷下垂,條理分明,本無所謂“結”,卻有“千萬”??梢姴⒎菍崒?,而是借以比喻被幽禁的皇后內心的無限寂寞和愁腸百結。宮外春柳的繁盛,更顯出宮內的冷清,更加襯托了幽居長門之人的無限哀愁。其中第二句,標明為暮春時節,而“風起”暗指伯顏擅權殘害忠良之風,以柳絮如雪花般紛紛飄零,隱喻朝中無數無辜的官員文士,被排擠陷害而去。
接三句,揭示了長門柳的悲慘遭遇。長門雖為冷宮,但畢竟是皇宮重地,“長門”之柳不是門邊道旁的柳樹,不能隨意的任人攀折。如今,卻“攀折更攀折,苦無多舊時枝葉也”。古人尚有折柳送別的習俗。“離別復離別”,意指一次次的折柳贈別,不斷地經歷著生死離別。“長門柳”便一再被攀折,舊時的枝葉也就不多了。末句“無多舊時枝葉”和首句“柳絲千萬結”相對照,既描繪了柳枝由多到少的變化過程,又諷刺伯顏把朝中上下舊的臣僚官員排斥殆盡,喻示了皇室宗親的不斷離去,不斷被殺,逐漸稀少。
第二首,寫長門宮前的柳樹,即使長有千萬縷柳絲,也總是一棵傷心的樹。行人攀折嫩綠的柳條,燕子銜走了飛揚的柳絮。這一切,只因為京城中都由不得春天做主。開頭兩句,寫長門柳枝繁葉茂,春意盎然,但畢竟是在長在冷宮外,也難逃悲劇命運。暗喻伯牙吾氏雖貴為皇后,照樣被幽禁,同時預示了她最終被害的悲慘結局。而“行人折嫩條,燕子銜輕絮“進一步闡釋傷心的理由,是因為”行人“和”燕子“的無情摧殘。末句”都不由鳳城春做主“,喻指當時伯顏專權,奸佞當道,皇帝昏庸無能和不由皇帝做主的朝政現實。
這兩首小令立意新巧,把尖銳激烈的朝政諷刺內容,隱于被摧殘的柳樹描寫中,寄意深遠,善于化用典故,且不著痕跡。
曹德,字明善,衢州(今浙江衢縣)人。曾任衢州路吏,山東憲吏。后至元五年(一三三九)曹德在都下作〔清江引〕(又名〔岷江錄〕)二曲譏諷權貴伯顏擅自專權,殺害剡王徹徹篤,鍛煉諸獄,延及無辜。大書揭于五門之上,因此名聲大噪。 ...
曹德。 曹德,字明善,衢州(今浙江衢縣)人。曾任衢州路吏,山東憲吏。后至元五年(一三三九)曹德在都下作〔清江引〕(又名〔岷江錄〕)二曲譏諷權貴伯顏擅自專權,殺害剡王徹徹篤,鍛煉諸獄,延及無辜。大書揭于五門之上,因此名聲大噪。
垤鸛。明代。守仁。 垤鸛何翩翩,頗與鶴同類。秦人羅致之,憐愛無不至。固無警露姿,實有乘軒貴。羽毛已鮮澤,習性亦驕恣。秦人既鶴呼,鸛亦鶴自謂。忽逢浮丘伯,借之乘謁帝。長鳴玉陛前,帝怪鸛音異。敕令擊殺之,下充膳夫饋。浮丘報秦人,秦人方自愧。為誡畜禽家,畜禽辯真偽。
陳五主。明代。郭之奇。 可憐巴馬蔽黃塵,夷兇剪亂遂為陳。已知同泰終危國,何事莊嚴又舍身。始興王子興勞苦,刺閨投石夜頻頻。妄希泰伯為三讓,錯認姬公乃世臣。青蒲未了安成泣,臨海旋驅嗣主輪。獨值齊衰能啟土,始逢周盛復逡巡。云龍門外空焚錦,玉樹庭中競樂春。三閣花容誰比艷,平湖草色忽開堙。天子寺奴應可獻,宮英文狎豈相顰。一朝王氣歸眢井,留得新聲感后人。
洪鐘歌。宋代。釋印肅。 昭文昭文施一鐘,懸空隨叩警盲聾。圓音不斷周沙界,純體金剛空不空。雖含響,擊即通,十方諸佛應聲中。天龍八部生忻悅,外道魔軍失卻蹤。此圓器,大神功,上?;释鯄鄄桓F。日月長輝邦國靜,臣忠子孝續堯風?;枵咝?,愚者聰,民歌鼓腹意和濃。地水火風和一性,剎塵無間體含融。包聲印頑空,鳥樹巖巒風月同。秦時何必驅山鐸,大振金鈴總脫空。時節至,自相逢,肯信無心達本宗。和同一族輸金玉,回向南泉鑄此種。黃昏裹,五更中,下下無空徹底通。近祖遠宗迷識解,聞歸凈土禮金容。涅槃侶,契心同,個個全音贊此功。顯理揚真無二聽,含靈蠢動一時通。受者法,施者空,且無地獄與洋銅。孝子順孫光遠慶,昭文千古振家風。
寄吳信叟。宋代。鄭剛中。 聞說吳郎入漢中,掃除亭榭祝東風。三年不與故人醉,留取數枝桃杏紅。
登塔。宋代。陸游。 冷官無一事,日日得閑游。壯哉千尺塔,攝衣上上頭,眼力老未減,足疾新有瘳,幸茲濟勝具,俯仰隘九州。雪山西北橫,大江東南流。畫棟云氣涌,鐵鐸風聲遒。旅懷忽惻愴,涕下不能收。十年辭象魏,萬里懷松楸。仰視去天咫,絕叫當聞不?帝閽守虎豹,此計終悠悠。
答盈盈。宋代。王山。 東風艷艷桃李松,花園春入屠酥濃。龍腦透縷鮫綃紅,鴛鴦十二羅芙蓉。盈盈初見十五六,眉試青膏鬢垂綠。道字不正嬌滿懷,學得襄陽大堤曲。阿母偏憐掌上看,自此風流難管束。鶯啄含桃未咽時,便會郎時風動竹。日高一丈羅窗晚,啼鳥壓花新睡短。膩云纖指擺還偏,半被可憐留翠暖。淡黃衫袖仙衣輕,紅玉欄干妝粉淺。酒痕落腮梅忍寒,春羞入眼橫波艷。一縷未消山枕紅,斜睇整衣移步懶。才如韓壽潘安亞,擲果竊香心暗嫁。小花靜院酒闌珊,別有私言銀燭下。簾聲浪皺金泥額,六尺牙床羅帳窄。釵橫啼笑兩不分,歷盡風期腰一搦。若教飛上九天歌,一聲自可傾人國。嬌多必是春工與,有能動人情幾許。前年按舞使君筵,睡起忍羞頭不舉。鳳凰簫冷曲成遲,凝醉桃花過風雨。阿盈阿盈聽我語,勸君休向陽臺住。一生縱得楚王憐,宋玉才多誰解賦。洛陽無限青樓女,袖籠紅牙金鳳縷。春衫粉面誰家郎,只把黃金買歌舞。就中薄倖五陵兒,一日冷心玉如土。云零雨落正堪悲,空入他人夢來去。浣花溪上海棠灣,薛濤朱戶皆金镮。韋皋筆逸玳瑁落,張佑盞滑琉璃乾。壓倒念奴價百倍,興來奇怪生毫端。醉眸覷紙聊一掃,落花飛雪聲漫漫。夢得見之為改觀,樂天更敢尋??础;ㄩg不肯下翠幕,竟日烜赫羅雕鞍。掃眉涂粉迨七十,老大始頂菖蒲冠。至今愁人錦江口,秋蛩露草孤墳寒。盈盈大雅真可惜,爾身此后不可得。滿天風月獨倚闌,醉岸濃云呼佚墨。久之不見予心憶,高城去天無幾尺。斜陽衡山云半紅,遠水無風天一碧。望眼空遙沈翠翼,銀河易闊天南北。瘦盡休文帶眼移,忍向小樓清淚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