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唐代。李白。 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
小韋哥從長安來,現(xiàn)在要回歸長安去。
狂風吹飛我的心,隨風西去,高掛在咸陽樹上,陪伴你。
與你的友情言不可道,經(jīng)此一別,何時相遇?
西邊的山巒起嶂疊起,煙霧繚繞,遠望不見你,真?zhèn)陌。?/p>
金鄉(xiāng):今山東省金鄉(xiāng)縣。《元和郡縣志》卷十河南道兗州金鄉(xiāng)縣:“后漢于今兗州任城縣西南七十五里置金鄉(xiāng)縣。”韋八:生平不詳,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長安,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改稱西京。
客:指韋八。
咸陽:指長安。
不可道:無法用語言表達。
望望:瞻望,盼望。鮑照《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別》:“連山眇煙霧,長波回難依。”
這首詩是作于公元749年(天寶八載)。這年春天,李白從兗州出發(fā),東游齊魯,在金鄉(xiāng)遇友人韋八回長安,寫了這首送別詩。詹锳《李白詩文系年》認為這首詩作于746年(天寶五載)李白離朝之后,所據(jù)“狂風”一句。然亦有人認為是安史亂后所作,如朱諫注及唐汝詢《唐詩解》等。
從詩的首兩句來看,韋八可能是暫時來金鄉(xiāng)做客的,所以說“客從長安來,還歸長安去”。這兩句詩像說家常話一樣自然、樸素,好似隨手拈來,毫不費力。三四兩句,平空起勢,想象奇特,形象鮮明,是詩人的神來之筆,而且?guī)в欣寺髁x的藝術(shù)想象。詩人因送友人歸京,所以想到長安,他把思念長安的心情表現(xiàn)得神奇、別致、新穎、奇特,寫出了送別時的心潮起伏。“狂風吹我心”不一定是送別時真有大風伴行,而主要是狀寫送別時心情激動,如狂飚吹心。至于“西掛咸陽樹”,把人們常說的“掛心”,用虛擬的方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了。“咸陽”實指長安,因上兩句連用兩個長安,所以這里用“咸陽”代替,避免了辭語的重復使用過多。這兩句詩雖然是詩人因為送別而想到長安,但也表達出詩人的心已經(jīng)追逐友人而去,很自然地流露出依依惜別的心情。“此情不可道”二句,話少情多,離別時的千種風情,萬般思緒,僅用“不可道”三字帶過,猶如“滿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最后兩句,寫詩人佇立凝望,目送友人歸去的情景。當友人愈去愈遠,最后連影子也消失時,詩人看到的只是連山的煙霧,在這煙霧迷蒙中,寄寓著詩人與友人別后的悵惘之情。“望”字重疊,顯出佇望之久和依戀之深。
這首詩語言平易、通俗,沒有一點斧鑿痕跡。其中“狂風吹我心”二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在整首詩中,如奇峰壁立,因而使此詩“平中見奇”(劉熙載《藝概》)。正是這種“想落天外”的藝術(shù)構(gòu)思,顯示出詩人杰出的藝術(shù)才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題李伯時元祐內(nèi)廄五馬圖黃太史書其齒毛。元代。趙孟頫。 五馬何翩翩,蕭灑秋風前。君王不好武,芻粟飽豐年。朝入閶闔門,莫秣十二閑。雄姿耀朝日,滅沒走飛煙。顧盻增意氣,群龍戲芝田。駿骨不得朽,托茲書畫傳。誇哉昭陵石,歲久當頹然。
題楊山人隱居。明代。黎民表。 紫邏云林僻,青溪徑路斜。應憐招隱地,況復草玄家。藤古蟠幽石,松寒落細花。山窗開罨畫,天井上煙霞。宅勝棲心遠,憑高屬興賒。圖書淹日月,芝術(shù)共年華。雛鳳飛將奮,冥鴻跡漸遐。浮榮真夢幻,悔不學丹砂。
橫浦十詠 其八 東坡祠。宋代。劉黻。 何年海上還,坐鎮(zhèn)此山川。筆硯歸京闕,衣冠帶瘴煙。一生忠膽在,萬古黨名傳。吾道多流落,西風問老天。
家居。宋代。陸游。 清世念遺民,常情重老人。饋漿煩郡府,分胙媿鄉(xiāng)鄰。獲稻黃云卷,舂粳玉粒新。膨脝自摩腹,一笑欲忘貧。
路鳳岡民部第中牡丹冬開寄題四首 其二。明代。于慎行。 沈香亭北醉多時,霜后依然絕代姿。道是經(jīng)秋渾不解,先春早發(fā)向陽枝。
寄題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樂樓。宋代。蘇轍。 邑居欲盡溪山好,不作層樓無奈何。巖谷滿前收蠟屐,漪漣極目卷漁蓑。安心已得安身法,樂土偏令樂事多。千里筠陽猶靜治,還家一笑定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