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客如今老矣,舊時不奈春何。幾曾湖上不經過。看花南陌醉,駐馬翠樓歌。
遠眼愁隨芳草,湘裙憶著春羅。枉教裝得舊時多。向來簫鼓地,猶見柳婆娑。
臨江仙·倦客如今老矣。宋代。史達祖。 倦客如今老矣,舊時不奈春何。幾曾湖上不經過。看花南陌醉,駐馬翠樓歌。遠眼愁隨芳草,湘裙憶著春羅。枉教裝得舊時多。向來簫鼓地,猶見柳婆娑。
倦客如今已老矣,而春天還像舊時一樣,每年都如期來到人間??墒俏业男那橐雅c過去大不相同,只能發出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嘆了?;貞浺郧敖洺T谖骱粠Х褐畚骱?,觀景看花,飲酒聽歌,幾無虛日。
云見芳草觸動愁思,不免憶起著春羅湘裙的歌童舞女?,F在的一些歌伎舞女,她們打扮得比舊時歌伎舞女更加嬌艷。西湖邊上的婀娜柳枝臨風婆娑而舞,只能令人追憶當年之歌喉舞腰而已。
臨江仙:詞牌名。雙調,五十八字或六十字,皆用平韻。
倦客:詞人自指。
南陌:游樂之地。
翠樓:詞中指妓館歌樓。
遠眼愁隨芳草,湘裙憶著春羅:云見芳草觸動愁思,不免憶起著春羅湘裙的歌童舞女,勾引起對昔年繁華生活的緬懷。
婆娑(suō):盤旋起舞。
參考資料:
1、馬興榮,劉乃昌,劉繼才主編.全宋詞 廣選·新注·集評 4: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07:第285-286頁
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胄舉兵北伐,并敗兵而回,詞人受到牽連,被免職,發配邊疆。根據張鐓在嘉泰元年(1201年)辛酉所作的《梅溪詞序》推斷,詞人失勢之時應該已近50歲。《臨江仙·倦客如今老矣》當作于詞人被罷免、失勢之后。
參考資料:
1、劉默,陳思思,黃桂月編著.宋詞鑒賞大全集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598頁
上片首句“倦客如今老矣”。詞人自稱“倦客”,是由于經歷了生活的挫折,對人世產生了厭倦情緒的緣故。“舊時可奈春何”,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但詞人的心情卻不同于往年,感嘆的意味很重。下文轉入回憶。“幾曾湖上不經過??椿夏白?,駐馬翠樓歌”說往年經常在西湖一帶游賞觀光,幾無虛日?!翱椿夏白?,駐馬翠樓歌”是全詞中最精采的語句。它用華麗的字面勾畫出了一幅由色彩、聲音和動態所組成的形象鮮明的生活圖景,概括了詞人過去那段看花賞景、飲酒聽歌的繁華熱鬧的生活經歷。
寫到下片,詞人又把回憶的內容集中在歌妓之類的人物身上?!斑h眼愁隨芳草,湘裙憶著春羅”兩句,由牛希濟《生查子》的“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演化而來,詞人著意增添了“愁”、“憶”兩個字,從而使他重新寫出來的詞句的抒情色彩更加濃烈,抒情作用也更加直接?!巴鹘萄b得舊時多”一句,起著由回憶過去轉到述說當前的過渡和連接的作用,盡管現在仍可看到一些裝飾得比舊時模樣更好的歌妓舞女,但卻引不起詞人舊日的歡快情緒了。結尾的“向來歌舞地,猶見柳婆娑”要與上片的“看花”、“駐馬”兩句合看,因為它們之間有聯系,也有對比,而從中展示的則是一種由于今昔變化而引發出來的感嘆與悲傷。
從風格看,這首詞只是繼承了唐五代北宋以來的婉約派詞風,境界比較狹窄。但煉詞造句,頗為出色,尤以上片結尾二句“看花南陌醉,駐馬翠樓歌”,值得稱道。全詞以感嘆直人,以柳婆娑作結,中間插入昔時醉酒、騎馬、聽歌的回憶,虛實相間,反復烘染,感傷情味較濃。
史達祖1163~1220?年,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開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過幕僚。韓侂胄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史牽連受黥刑,死于貧困中。史達祖的詞以詠物為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還在寧宗朝北行使金,這一部分的北行詞,充滿了沉痛的家國之感。今傳有《梅溪詞》。存詞112首。 ...
史達祖。 史達祖1163~1220?年,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開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過幕僚。韓侂胄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史牽連受黥刑,死于貧困中。史達祖的詞以詠物為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還在寧宗朝北行使金,這一部分的北行詞,充滿了沉痛的家國之感。今傳有《梅溪詞》。存詞112首。
夏日樓居漫興二首 其二。。王九思。 世泰容吾拙,官閑似隱居。苦吟遲得句,倦讀臥看書。山色憑闌外,花香退食余。老親身更健,千里寄雙魚。
水龍吟。兩漢。佚名。 洞天景色常春,嫩紅淺白開輕萼。瓊筵鎮起,金爐煙重,香凝錦幄。窈窕神仙,妙呈歌舞,攀花相約。彩云月轉,朱絲網徐在,語笑拋球樂。繡袂風翻鳳舉,轉星眸、柳腰柔弱。頭籌得勝,歡聲近地,光容約。滿座佳賓,喜聽仙樂,交傳觥爵。龍吟欲罷,彩云搖曳,相將歸去寥廓。
留通商館數日。宋代。鄧深。 商館非閑地,閑人偶在旁。無端聲利役,有許去來忙。受雨芭蕉響,懷風{禾罷}稏香。江郊秋易盛,早獻十分涼。
廣宗寺。明代。孫傳庭。 靈鷲峰南半麓高,護持曾此荷宸褒。殘碑漫訝沈苔蘚,功德元逾銅瓦牢。
以石為玉。宋代。劉敞。 梧臺有沈璞,由來非一春。時無司南駕,自比連城珍。寧如昆邱叟,相與笑緇磷。勿以名夸世,而將暗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