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逐將軍取右賢,沙場走馬向居延。
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
送韋評事。唐代。王維。 欲逐將軍取右賢,沙場走馬向居延。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
將要追隨將軍去攻取右賢,戰場上縱馬飛馳奔向居延。
懸想漢家使者在蕭關之外,定愁見孤城獨立落日旁邊。
韋評事:不詳其人。評事,官名。
逐:追隨。取:俘獲。右賢:即右賢王,漢時匈奴族對其貴族的封號。匈奴貴族有左賢王、右賢王之號,右賢王亦省稱為“右賢”。
沙場:平沙曠野。后多指戰場。走馬:騎馬疾走;馳逐。居延:古邊塞名。漢初,居延為匈奴南下涼州的要道。太初三年(前102年),派遣路博德于此筑塞,以防匈奴入侵,故名遮鹵(虜)障。遺址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
遙知:謂在遠處知曉情況。漢使:此指韋評事。蕭關:古關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為自關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沖。
孤城:邊遠的孤立城寨或城鎮。
參考資料:
1、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236-237
這首《送韋評事》載于《民國固原縣志》,是王維在送別友人到邊塞從軍時所創作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參考資料:
1、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236-237
此詩前兩句“欲逐將軍取右賢,沙場走馬向居延”,熱情鼓勵友人從軍,殺敵立功,寫得很有氣勢,表現了昂揚向上的情調。這些豪邁激昂、慷慨雄壯的詩句,極具浪漫色彩,頗為震撼人心,既是對邊塞將士的高度贊頌,也是詩人進取精神的生動體現。后兩句“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則把筆鋒一轉,寫塞外蕭索悲涼的景象所引起的思鄉愁情。其中“孤城”“落日”兩個意象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一片雄闊的景象,同時也描繪出邊地的荒涼。其意境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甚為相似,充分體現了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
全詩這種突轉筆鋒的寫法看似突兀,但作者把從軍者立功邊塞和思鄉懷歸這兩種特有的心理統一在這首小詩里,用筆凝練,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給人以一種悲壯的美感。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小女生日將近戲作。。錢之江。 生與百花俱,習語啼鶯嫩。學步百花間,蹣跚臉生暈。阿耶百不能,老思為汝奮。急我揠苗心,加汝過庭訓。時憂廿年事,誰堪婿阿巽。
送林次崖先生欽州考績二首 其二。明代。盧寧。 極海六年圖臥治,孤忠千結獨成狂。一州民瘼春同煦,萬里君門夜未央。搜輯地輿成國史,隱憂戎馬疏蠻荒。何時宣室來前席,迅策奇勛在袞裳。
玉樓春。。汪東。 南畦北壟青無際。社社忙供蔬果市。芥姜接葉長兒孫,瓜豆纏藤成姊妹。不教寸土輕拋棄。人力偏能窮地利。農家一語味深長,只有懶人無懶地。
取道長河進宮齋戒即目有懷點筆成什 其四。。弘歷。 必告慈寧曉問安,延緣桂棹溯游瀾。黍芃麥秀香風里,縹緲西池直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