蝃蝀在東,莫之敢指。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懷婚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
蝃蝀。兩漢。佚名。 蝃蝀在東,莫之敢指。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乃如之人也,懷婚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
一條彩虹出東方,沒人膽敢將它指。一個女子出嫁了,遠離父母和兄弟。
朝虹出現在西方,整早都是濛濛雨。一個女子出嫁了,遠離兄弟和父母。
這樣一個惡女子啊,破壞婚姻好禮儀?。√珱]貞信太無理??!父母之命不知依??!
蝃蝀(dì dōng):彩虹,愛情與婚姻的象征。在東:彩虹出現在東方。
有行:指出嫁。
隮(jī):一說升云,一說虹。崇朝(zhāo):終朝,整個早晨,指從日出到吃早餐的時候。
乃如之人:像這樣的人。懷:古與“壞”通用,敗壞,破壞?;枰觯夯橐觥?/p>
大:太。信:貞信,貞節。命:父母之命。
鄘(yōng),音“庸”,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汲縣北。
參考資料:
1、《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99頁
這是一首對某個私奔女子的諷刺詩,意在譴責她不按婚配之道行事的行為。《毛詩序》以為:“《蝃蝀》,止奔也。衛文公能以道化其民,淫奔之恥,國人不齒也。”《后漢書·楊賜傳》唐李賢注引《韓詩序》云:“《蝃蝀》,刺奔女也?!彼沃祆洹对娂瘋鳌芬惨詾椤按舜桃贾姟?。
參考資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99-100
2、王秀梅 譯注.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101-102
此詩開端“蝃蝀在東,莫之敢指”是起興,寫彩虹出現在東方。古人因缺乏自然知識,以為虹的產生是由于陰陽不和,婚姻錯亂,因而將它視作淫邪之氣,如劉熙云:“淫風流行,男美于女,女美于男,互相奔隨之時,則此氣盛。”(《釋名》)彩虹在東邊出現,自然是一件令人忌諱的事,所以大家都“莫之敢指”。接下去引出正文:“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眴芜@兩句似乎看不出詩人的褒貶之意,然聯系前面的起興,詩人無疑是將淫邪的美人虹來象征這個出嫁的女子。所以前兩句雖是興,但興中兼比,比興合一,詩的諷意在不言中也就顯露了出來。“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二句亦見于《詩經》的《邶風·泉水》和《衛風·竹竿》,很可能是當時陳語,因而多引用之。
次章是首章的復疊。隮,亦指虹。所以“朝隮于西”接下便有“崇朝其雨”之句。說了暮虹,又說朝虹,這樣反反復復,詩人就是旨在強調這個出嫁女子婚姻的錯亂。
第三章點明題目?!澳巳缰艘?,懷昏姻也”,意思就是說:“像這樣的女人啊,破壞婚姻禮儀啊?!比绱丝瘫〕饬R的語氣,表明了詩人對私奔行為的憤憤不平。這種憤憤不平基于兩點,一是“大無信也”,即私奔者只知思男女之欲,而不能自守貞信之節;二是“不知命也”,即私奔者背人道、逆天理,不知婚姻當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從全詩結構看,前兩章是蓄勢,此章為跌出。第一、第二章的橫斷不即下,欲說又不直說,為此章蓄足了力量,故一經跌出,語意自然強烈。此章四句末尾語助詞“也”字的連用,也進一步烘托出詩人對破壞婚姻制度的私奔行為的痛心疾首。
按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個不從母命的私奔女子,其實正是一個反抗禮教制度、爭取婚姻自由的勇敢女性。封建社會對婚喪喜慶有著極其嚴格的禮儀規定,如婚事就得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事人無權自主擇偶?!洱R風·南山》中的“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就反映了當時周代社會的婚姻規范?;蛟S此詩的女主人公就是《鄘風·柏舟》中那個大聲疾呼“之死矢靡它”的少女,在得不到父母體諒的情況下,為追求愛情的幸福,義無反顧地私奔到意中人那里自主結合。這種大膽的私奔行為無疑為封建禮教所不容,所以一些所謂的正人君子便將她視作淫婦而進行嚴厲地斥責。從詩中兩引當時陳語“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來看,她的這種憤怒的抗爭也沒有得到人們的普遍同情,詩中所謂的“莫之敢指”,實際正是千夫所指?!扒Х蛩?,無病而死。”她盡管走出了這反抗的一步,但其悲慘的結局是不難想像的??鬃诱f“詩可以觀”,這首詩便表現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詩的現實意義就在于此。
東風解凍省試。唐代。徐夤。 暖氣飄蘋末,凍痕銷水中。扇冰初覺泮,吹海旋成空。入律三春照,朝宗萬里通。岸分天影闊,色照日光融。波起輕搖綠,鱗游乍躍紅。殷勤排弱羽,飛翥趁和風。
開河待閘苦熱。明代。陸深。 長江無六月,此語為誰傳。筠簟紗廚里,何人不可憐。我家本在三江上,竹樹成行更森爽。畫閣含風蘸水開,仙槎到海隨潮長。波搖云夢通具區,地接蓬萊與方丈。何似黃塵千尺高,脫巾群飲總稱豪。銀床玉井無由覓,赤腳層冰何處逃。徒聞東郡泉千派,不濟南湖水一篙。臨流欲渡還晞發,待看西巖吐新月。萬貫誰纏鶴背輕,一蓬自笑鳩巢拙。人間合有清涼方,半捲湘簾坐超忽。君不見陶潛釀秫,兩疏賜金。罹此毒熱,聽我吳吟。
滿江紅。清代。顧太清。 冒雪沖寒,崎嶇路、馬蹄奔走。望不盡、遠山冠玉,六花飛湊。碧瓦遙瞻心似剖,殯宮展拜澆杯酒。哭慈親、血淚染麻衣,斑斑透。故人意,休辜負。鄉間味,甘消受。費松柴一灶,余糧半斗。好客豈拘貧與富,充饑莫論精和陋。飯王孫、粗糲菜根香,逢漂母。
式閭過里獨彷徨,盡日追尋到此鄉。一族義聲存廢灶,孤臣詞賦痛浮湘。
更誰真意紬詩外,不減春陰過夕陽。我愧長沙能作賦,攝衣來拜道援堂。
二月十二日過新汀屈翁山先生故里,望泣墓亭,吊馬頭嶺,鑄兵殘灶。屈氏子孫出示先生遺像,謹題二首 其一。。黃節。 式閭過里獨彷徨,盡日追尋到此鄉。一族義聲存廢灶,孤臣詞賦痛浮湘。更誰真意紬詩外,不減春陰過夕陽。我愧長沙能作賦,攝衣來拜道援堂。
浮邱八景 其二 晚沐堂。。梁柱臣。 仙客蓬萊侍直還,晚憐休沐得仙山。聊堪吏隱人間世,欲賦郊居未擬閒。
生辰辱雪湖詩祝次韻奉酬。明代。謝遷。 殘雪空庭漫掃除,滿堂淑氣晝晴初。天開壽域迎春蚤,人在康衢擊壤馀。老去蒹葭真倚玉,朝來青鳥忽傳書。樗材卻愧靈椿祝,手把郵筒捲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