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國風·鄭風·山有扶蘇。兩漢。佚名。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山上有茂盛的扶蘇,池里有美艷的荷花。沒見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見你這個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叢生的水葒。沒見到子充好男兒啊,偏遇見你這個小狡童。
扶蘇:樹木名。一說桑樹。
隰(xí席):洼地。華:同“花”。
子都:古代美男子。
狂:狂妄的人。且(jū居):助詞。一說拙、鈍也。
橋:通“喬”,高大。
游龍:水草名。即葒草、水葒、紅蓼。
子充:古代良人名。
狡童:姣美的少年。
《毛詩序》以為這首詩可以看作是對齊女文姜的諷刺之詩。另一種說法是,此詩并非為諷刺鄭昭公而作,“鄭風”在歷史上被當作“靡靡之音”的代名詞,當時鄭國男女的交往是比較開放和自由的。詩中的“狂且”、“狡童”并不是真實意義的諷刺,而是一種開玩笑式的嬉鬧。
參考資料:
1、關鵬飛.探源詩經: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2:287-289
《山有扶蘇》為《鄭風》的第十首。這首詩寫一位女子在與情人歡會時,懷著無限驚喜的心情對自己戀人的俏罵。就是這樣一首明白易懂的情歌,卻因歷代說詩者的刻意求深而蒙上重重煙霧,仿佛詩中真有什么深意似的。《毛詩序》說,“刺忽也。所美非美然。”鄭玄箋說:“言忽所美之人實非美人”,“扶胥之木生于山,喻忽置不正之人于上位也。荷花生于隰下,喻忽置有美德者于下位。此言其用臣顛倒,失其所也。”以為是譏刺鄭昭公忽的,這種解說完全是曲解了詩意。今人陳子展《詩經直解》以為“疑是巧妻恨拙夫之歌謠。‘不見子都,乃見狂且’,猶云‘燕婉之求,得此戚施’也”。高亨《詩經今注》以為這詩寫“一個姑娘到野外去,沒見到自己的戀人,卻遇著一個惡少來調戲她。”二說似乎都較牽強。程俊英《詩經譯注》說:“這是寫一位女子找不到如意對象而發牢騷的詩。”有一定道理。而宋儒朱熹則認為《山有扶蘇》是“淫女戲其所私者。”此說倒比較接近詩旨。所謂“戲”,即俏罵之意。至于稱詩中女主人公為“淫女”,完全出于道學家的偏見,因為在他看來,《鄭風》中的所有戀愛詩都是“淫奔之詩”。今人袁梅《詩經譯注》“這是一位女子與愛人歡會時,向對方唱出的戲謔嘲笑的短歌”之類的說法,即脫胎于朱熹之說,但揚棄了朱說的糟粕。
關于詩中所寫的情景,讀者不妨作這樣的想像:在一個山清水秀的野外僻處,一對戀人約定在此幽會。姑娘早早就來了,可是左等右等卻不見心上人來。最后,姍姍來遲的愛人總算見著了,姑娘心里當然很高興,可嘴里卻罵罵咧咧地說:我等的人是子都那樣的美男子,可不是你這樣的狂妄之徒啊!我等的人是子充那樣的良人,可不是你這樣的狡獪少年啊!處于熱戀中的古代青年男女在歡會中的愉悅的心情,可以用各種形式表現,詩中所描寫的那種俏罵,更能表示他們的親密無間。小兒女的情態在詩中確實被刻畫得入木三分。
至于詩中“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和“山有橋松,隰有游龍”這四句,讀者大可不必當真,以為是戀人約會環境的真實寫照。在《詩經》中,“山有……,隰有……”是常用的起興句式。如《邶風·簡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風·山有樞》中有“山有樞,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清代的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說得好:“詩非興會不能作。或因物以起興,或因時而感興,皆興也。”姚際恒在《詩經通論》中也說:“興者,但借物以起興,不必與正意相關也。”此詩中的起興就屬于這種性質。當然,無論是高山上長的扶蘇樹、松樹,還是水洼里盛開的荷花、紅蓼,這些美好的形象,從烘托詩的意境的角度看,還是很有作用的。
游崆峒巖和洪邑侯韻。明代。梁之屏。 何處尋真覓島洲,崆峒景物似羅浮。霞流玉乳巖多麗,風捲晴嵐石更幽。九轉鼎留經歲月,三花樹老度春秋。片云屯蓋祥光映,列宿遙臨瑞氣收。選勝登高還躡屐,沖寒歸路索重裘。公馀偶爾乘佳興,豈是當年秉燭游。
夜聞洛濱吹笙。唐代。張仲素。 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聞。逶迤繞清洛,斷續下仙云。泄泄飄難定,啾啾曲未分。松風助幽律,波月動輕文。鳳管聽何遠,鸞聲若在群。暗空思羽蓋,馀氣自氛氳。
臨江仙 其一。宋代。周紫芝。 水遠山長何處去,欲行人似孤云。十分瘦損沈休文。忍將秋水鏡,容易與君分。試問梨花枝上雨,為誰彈滿清尊。一江風月黯離魂。平波催短棹,小立送黃昏。
壽黃貳守琮七言長律十六韻。明代。龔敩。 西浙澄波浸五湖,平江王氣壓三吳。故家禮樂新文運,澤國山河舊霸圖。昭代賢才誇奕世,中州清淑出名都。云高北海翻鵬翼,塵滿南陽識鳳雛。群史六經那輟誦,萬言九制不操觚。場中策對三千字,天上名傳第幾臚。匹馬春風行隴華,雙旌夜月過延鄜。煌煌肘后懸金印,濟濟腰間綰玉符。中部琴堂思撫字,上饒鈴閣聽傳呼。溪山冰玉平安好,錦繡文章世代無。童子何知親較藝,老儒猶幸借噓枯。九年已喜陪高義,一見真如謁大巫。南極星辰光照室,重陽時節慶垂弧。芳馨杳藹羅椿桂,翠碧交加映竹梧。珠玉未須辭瓦礫,蘋蘩非敢薦潢污。壽觴欲折黃花泛,不與陶潛共酒徒。
昆巖。宋代。林景熙。 神斧何年鑿,南山片石盤。玉藏仙笥古,翠落縣門寒。老木天邊瘦,歸云雨外殘。市塵吹不到,朝夕靜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