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煙和露一叢花,擔入宮城許史家。
惆悵東風無處說,不教閑地著春華。
賣花翁。唐代。吳融。 和煙和露一叢花,擔入宮城許史家。惆悵東風無處說,不教閑地著春華。
賣花翁摘下一叢新鮮的花朵,擔入了許府和史府。
東風吹來,不見百花綻放,寂寥空空,心中失落無比,只知百花閉鎖進豪門深府。
(1)賣花翁:賣花的老翁。
(2)和煙和露:花采摘下的露珠和水氣。
(3)許史家:漢宣帝的外戚,代指豪門勢家。
賞花、買花以至養花,本出于人們愛美的天性。但在舊社會勞動人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情況下,耽玩花朵又往往形成富貴人家的特殊嗜好。唐代長安城就盛行著這樣的風氣。吳融的這首《賣花翁》,觸及同樣的題材,卻能夠不蹈襲前人窠臼,自出手眼,別立新意。
參考資料:
1、梁川等,《唐詩三百首鑒賞》: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05,第388-389頁
這一聯交代賣花翁把花送入貴家的事實。和煙和露,形容花剛采摘下來時綴著露珠、冒著水氣的樣子,極言其新鮮可愛。許氏與史氏,漢宣帝時的外戚。“許”指宣帝許皇后家,“史”指宣帝祖母史良娣家,兩家都在宣帝時受封列侯,貴顯當世,所以后人常用來借指豪門勢家。詩中指明他們住在宮城以內,當是最有勢力的皇親國戚。
這后一聯抒發作者的感慨。東風送暖,大地春回,鮮花開放,本該是一片爛漫風光。可豪門勢家把盛開的花朵都閉鎖進自己的深宅大院,剩下那白茫茫的田野,不容點綴些許春意,景象十分寂寥。“不教”一詞,顯示了豪富人家的霸道,也隱寓著詩人的憤怒,但詩人不把這憤怒直說出來,卻托之于東風的惆悵。東風能夠播送春光,而不能保護春光不為人攫走,這真是莫大的憾事;可就連這一點憾恨,也無處申訴。權勢者炙手可熱,于此可見一斑。
詩篇由賣花引出貴族權門貪婪無厭、獨占壟斷的罪惡。他們不僅要占有財富,占有權勢,連春天大自然的美麗也要攫為己有。詩中蘊含著的這一尖銳諷刺,比之白居易《買花》詩著力抨擊貴人們的豪華奢侈,在揭示剝削者本性上有了新的深度。表現形式上也不同于白居易詩那樣直敘鋪陳,而是以更精煉、更委婉的筆法曲折達意,即小見大,充分體現了絕句樣式的靈活性。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
吳融。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甲午夏末游青海甘肅十二首 其十一。。程濱。 開巖藏古佛,劈石試新硎。神跡傳千載,天池瀉一泓。亂山深處宿,一鳥喚時醒。不見當年雪,黑發向天青。
苕雪與覺先弟先后寄菊數十種日涉小園聊復成詠 其四。。陳曾壽。 亦有高秀姿,亭亭滿月相。得霜乃清嚴,禁雨不悽愴。空室了無悅,得意千載上。龍章雖雋烈,天黥偶遺忘。出為一大事,甘此詩酒放。
驀山溪。元代。譚處端。 廛中碌碌,虛幻名和利。休恁苦勞心,鎮區區、傷神損氣。回頭是老,悟即便抽身,拚榮華,絕財色,樂道超浮世。恩情愛戀,鼎內如魚戲。休論早修持,甚一日、推他一日。風人低勸,微語破迷癡。早下手,速為之,做個前程計。
謝客二首。宋代。王令。 躚躚出何為,奄奄歸就臥。不知身所謀,徒與俗相和。本無聲利求,久厭車馬過。詩書雖滿前,走奔不暇坐。收身衣食余,抱病歲月破。得不勝所忘,進亦何可課。前躅杳難躋,下愚旋易墮。得劫有然爾,命矣何可奈。
送大宗伯兩洲王公考績二首 其二。明代。楊繼盛。 風送老鶯啼禁樹,春隨紅旆過江干。文昌夜度三臺近,玉劍晴浮五月寒。一代云龍虛鼎席,百年禮樂屬春官。相逢若問留臺客,為道歸思鬢已殘。
公安局長劉干甫先生漢楨四十初度,賦詩侑觴八首 其六。清代。祝廷華。 捧觴疾飲似銜枚,頃刻狂斟近百杯。戰勝高陽曳兵走,酒徒親見玉山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