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飲歸來,初更過,醺醺醉。中夜后、何事還驚起?霜天冷,風細細,觸疏窗、閃閃燈搖曳。
空床展轉重追想,云雨夢、任攲枕難繼。寸心萬緒,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憐意,未有相憐計。
婆羅門令·昨宵里恁和衣睡。宋代。柳永。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飲歸來,初更過,醺醺醉。中夜后、何事還驚起?霜天冷,風細細,觸疏窗、閃閃燈搖曳。空床展轉重追想,云雨夢、任攲枕難繼。寸心萬緒,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憐意,未有相憐計。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此詞即為那時所作。
本詞通過描寫羈旅者中宵酒醒的情景,抒寫了詞人的離愁和他對情人的相思。
上片寫孤眠驚夢的情事,語極渾成,造境凄清。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開頭二句從“今宵”聯系到“昨宵”,說前一個夜里是這樣和衣而睡,當天夜里又這樣和衣而睡。連寫兩夜,而景況如一,從羈旅生活中選擇“和衣睡”這樣一個典型的細節,寫盡了游子苦辛和孤眠滋味。兩句純用口語,幾乎逐字重復,于次句著一“又”字,傳達出一種因生活單調膩味而極不耐煩的情緒。
“小飲歸來,初更過,醺醺醉。”三句倒插,寫入睡之前,先喝過一陣悶酒。“小飲”,可見未盡興,因為客中獨酌毫無意趣可言。但一飲飲到“初更過”,又可見有許多愁悶待酒消遣,獨飲雖無意興,仍是醉醺醺歸來。“醺醺醉”三字,既承上說明了何以和衣而睡的原因,又為下面寫追尋夢境伏筆。
“中夜后、何事還驚起?霜天冷,風細細,觸疏窗、閃閃燈搖曳。”用設問的語氣,便加強了表情作用,使讀者感到夢醒人的滿腔幽怨。“霜天冷,風細細”是其膚覺感受;“閃閃燈搖曳”則是其視覺感受。
過片撇開景語,繼驚夢寫孤眠寂寞的心情。
“空床展轉重追想,云雨夢、任攲枕難繼。”主人公此時展轉反側不能成眠,想要重溫舊夢,而不復可得。“重追想”三字對上片所略過的情事作了補充,原來醉歸后短暫的一覺中,他曾做上一個好夢,與情人同衾共枕、備極歡洽。此處作者用反襯手法,夢越好,越顯得夢醒后的可悲。相思情切與好夢難繼成了尖銳的矛盾。
“寸心萬緒,咫尺千里。”緊接兩個對句就極寫這種復雜的心緒,每一句中又有強烈對比:“寸心”對“萬緒”寫出其感情負荷之沉重難堪:“咫尺”對“千里”則表現出夢見而醒失之的無限惆悵。
“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憐意,未有相憐計。”此處一氣蟬聯,謂彼此天各一方,空懷相思之情而無計相就,辜負如此良宵。所謂“好景良天”,也就是“良辰美景虛設”之省言。“彼此”二字讀斷,更能產生“人成各,今非昨”的意味。全詞至此,由寫一已的相思而牽連到對方同樣難堪的處境,意蘊便更深入一層。“空有相憐意,未有相憐計”兩句意思對照,但只更換首尾二字,且于尾字用韻。由于數字相同,則更換的字特別是作韻腳的末一字大為突出,“有意”、“無計”的內心矛盾由此得到強調。結尾巧用重復修辭的手法,前后照應,層次豐富,而意境渾然,頗耐人尋味。
全詞通篇從睡前、睡夢、醒后幾方面描述,有倒插、有伏筆、有補筆,前后照應;從一已相思寫起,以彼此相思作結,飛揚靈動,層次清晰,清新質樸,凝煉生動。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
柳永。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寓郭外別業。明代。陶益。 江郭側徑云一隈,石壁歷亂懸莓苔。水長初逢鸂鶒浴,煙消遠辨辛夷開。賢人無來孤象緯,俗物難遣空徘徊。祇應黯黯客懷惡,尺牘細行誰與裁。
壽黃貳守琮七言長律十六韻。明代。龔敩。 西浙澄波浸五湖,平江王氣壓三吳。故家禮樂新文運,澤國山河舊霸圖。昭代賢才誇奕世,中州清淑出名都。云高北海翻鵬翼,塵滿南陽識鳳雛。群史六經那輟誦,萬言九制不操觚。場中策對三千字,天上名傳第幾臚。匹馬春風行隴華,雙旌夜月過延鄜。煌煌肘后懸金印,濟濟腰間綰玉符。中部琴堂思撫字,上饒鈴閣聽傳呼。溪山冰玉平安好,錦繡文章世代無。童子何知親較藝,老儒猶幸借噓枯。九年已喜陪高義,一見真如謁大巫。南極星辰光照室,重陽時節慶垂弧。芳馨杳藹羅椿桂,翠碧交加映竹梧。珠玉未須辭瓦礫,蘋蘩非敢薦潢污。壽觴欲折黃花泛,不與陶潛共酒徒。
觀懷素草書歌。唐代。貫休。 張顛顛后顛非顛,直至懷素之顛始是顛。師不譚經不說禪,筋力唯于草書朽。顛狂卻恐是神仙,有神助兮人莫及。鐵石畫兮墨須入,金尊竹葉數斗馀。半斜半傾山衲濕,醉來把筆獰如虎。粉壁素屏不問主,亂拏亂抹無規矩。羅剎石上坐伍子胥,蒯通八字立對漢高祖。勢崩騰兮不可止,天機暗轉鋒铓里。閃電光邊霹靂飛,古柏身中dg龍死。駭人心兮目眓瞁,頓人足兮神辟易。乍如沙場大戰后,斷槍橛箭皆狼藉。又似深山朽石上,古病松枝掛鐵錫。月兔筆,天灶墨,斜鑿黃金側銼玉,珊瑚枝長大束束。天馬驕獰不可勒,東卻西,南又北,倒又起,斷復續。忽如鄂公喝住單雄信,秦王肩上bf著棗木槊。懷素師,懷素師,若不是星辰降瑞,即必是河岳孕靈。固宜須冷笑逸少,爭得不心醉伯英。天臺古杉一千尺,崖崩劁折何崢嶸。或細微,仙衣半拆金線垂。或妍媚,桃花半紅公子醉。我恐山為墨兮磨海水,天與筆兮書大地,乃能略展狂僧意。常恨與師不相識,一見此書空嘆息。伊昔張渭任華葉季良,數子贈歌豈虛飾,所不足者渾未曾道著其神力。石橋被燒燒,良玉土不蝕,錐畫沙兮印印泥。世人世人爭得測,知師雄名在世間,明月清風有何極。
和諸庵花光十梅頌 其三。。王柏。 空里翻身透出,風前玉立精神。百草頭邊未覺,還他獨占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