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橋西小路斜,日高猶未到君家。
村園門巷多相似,處處春風枳殼花。
城西訪友人別墅。唐代。雍陶。 澧水橋西小路斜,日高猶未到君家。村園門巷多相似,處處春風枳殼花。
澧水橋西邊的小路彎彎曲曲,太陽升得很高了還沒有走到你家里。
村園的門巷多么相似,春風里處處都盛開著枳殼花。
澧(lǐ)水:指唐代澧州城,又叫蘭江、佩浦,湖南的四大河流之一,流經(jīng)澧縣、安鄉(xiāng)后注入洞庭湖。
枳(zhǐ)殼花:枳樹的花。
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晚唐時期。詩人到城西去拜訪友人,在出了澧州城城門、過了橋后,焦急的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來到鄉(xiāng)村,眼前的村野風光讓詩人感到些許迷茫但又令詩人陶然心醉,于是在這幽靜的村園春色下寫下了這首七絕。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72頁
“澧水橋西小路斜”,扣緊詩題,展開情節(jié)。“澧水橋西”交代詩題中的“城”,是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縣),“澧水”就從城旁流過。句中省略了主人公的動作,通過對“橋西小路”的描繪,告訴我們,詩人已經(jīng)出了城,過了橋,緩步走在向西曲折延伸的鄉(xiāng)間小路上。
“日高猶未到君家”,緊承上句,表現(xiàn)他訪友途中的心情。“日高”兩個字,寫出旅人的體會,表現(xiàn)了詩人的奔波和焦急。詩人趕路時間之長、行程之遠,連同他不辭勞頓地彳亍在鄉(xiāng)間小路上的情景,都濃縮在“日高”二字中,足見詩人用字的精煉。接著又用了“猶未”二字,更把他會友急切的心情突出地刻畫了出來。
全詩已寫了一半,還沒有涉及友人的住所,似乎有點讓人著急。接下去最后兩句:“村園門巷多相似,處處春風枳殼花”,依然沒有提到“君家”,而是一味地表現(xiàn)進入友人居住的村莊后,一邊尋訪,一邊張望的所見、所感。這就不能不引起人們的疑惑:訪城西友人別墅,是不是擬錯了題。
原來詩人注意的是一座座帶有圍籬庭院的村舍,連同它們座落其中的一條條村巷,想從中尋到友人的別墅,可是,它們形狀如此相似,竟然象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多相似”,并不是純客觀的描述,而是包含了觀察、判斷,甚至還充滿了新奇和驚訝。這意味著作者是初次接觸這種類型的農(nóng)村,并且是初次拜訪這位深居農(nóng)村的友人。他并不熟悉這里的環(huán)境,也不知道“友人別墅”的確切位置。從“多相似”的感嘆聲中,還可以想象出作者穿村走巷、東張西望的模樣,和找不到友人別墅時焦急與迷惘的神情。
雖然由于尋友心切,首先注意的是“門巷”,可是張望之中,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又吸引了他的視線:真美啊!家家戶戶的籬邊屋畔,到處都種植著城里罕見的枳樹,潔白而清香的枳樹花正在春風的吹拂下,盛開怒放!
不知是春風催發(fā)了枳花的生機,還是枳花增濃了春意。久居城市的作者,在訪友過程中,意外地欣賞到這種自然脫俗的村野風光,自然會被它所吸引。
三、四兩句寫得曲折而有層次,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微妙轉(zhuǎn)換:由新奇、迷惘變成驚嘆、贊美。一種從未領(lǐng)略過的郊園春景展現(xiàn)在他眼前,使他忘掉了一切—他陶然心醉了,完全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之中。
詩中沒有直接涉及友人和他的別墅,而是從那門巷相似而又枳花滿村的環(huán)境中,從那樸素、劃一、洋溢著閑野情趣的畫面中,可以看出友人及其別墅的投影。而且,在這投影之中,它包含了作者對別墅主人恬然自適的高雅情懷的贊賞。
這首詩表現(xiàn)形式上的特點,是巧妙地運用以境寫人的烘托手法。詩人沒有象其他訪友篇什那樣,把主要筆墨花在描寫抵達友人居處后的見聞上,也沒有渲染好友相逢時的情景。在這首詩里,被訪的友人壓根兒沒有露面,他的別墅是什么樣子也沒有直接描寫,詩人寫到踏進友人村莊尋訪就戛然而止,然而,就從這個自然而優(yōu)美的村野風光中,也能想象到這位友人的風采。這種寫法清新別致,更耐人尋味。
雍陶(約789~873以前),字國鈞,成都人。工于詞賦。有《唐志集》五卷,今傳。 ...
雍陶。 雍陶(約789~873以前),字國鈞,成都人。工于詞賦。有《唐志集》五卷,今傳。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釋正覺。 妙而不有,空而不無。坐寒床下板,步轉(zhuǎn)劫前壺。返色光初發(fā),知音德不孤。流長信是盈科水,盤走端如受影珠。
次韻王鷗盟秋日郊居即事。宋代。楊冠卿。 松菊依然繞舊廬,西風歸興動鱸魚。歸來有酒輒成醉,旋摘秋園雨后蔬。
送勤照和尚往睢陽赴太守請。唐代。劉長卿。 燃燈傳七祖,杖錫為諸侯。來去云無意,東西水自流。青山春滿目,白日夜隨舟。知到梁園下,蒼生賴此游。
論詩呈雙魚 其四。明代。霍與瑕。 國風雖離亂,時聞平淡音。降及離騷作,哀思不可任。馳騁不可御,縱橫更莫倫。遂為詞賦祖,精華世所歆。嗟哉鐵石腸,徒寄此璆琳。
高陽。清代。吳藻。 閣雨云疏,弄晴風小,薄寒惻惻如秋。有約湔裙,紅羅先繡蓮鉤。酒鎗茶具安排慣,倩移來、三板輕舟。莫因循,歲歲芳時,日日清游。水鄉(xiāng)曲折疑無路,又花隨柁尾,轉(zhuǎn)個彎頭。謝了緋桃,二分春色全休。短蓬移入香深處,載新詩、不載閒愁。好溪山,除卻西湖,一半句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