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城中的兒女縱情地春游,微醉時斜倚高臺歡笑地登上高樓。
滿眼落花紛飛,讓人生出多少惜春情意,為什么沒有一個人懂得春將歸去的憂愁!
春城:指揚州。
層臺:高臺。
若何:如何。
這首詩是作者一次春游后所作,從語言風格看,很可能作于皇祐(1049-1054年)年間,他多次放棄參加科舉考試之時。
參考資料:
1、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183
歷代春游之作多不勝數,而此詩卻頗能獨出新意。
首二句寫春游之景。王令家居揚州,乃繁華之地。春天的揚州更是滿城春風春景,春柳春花。杜牧有詩“春風十里揚州路”,韓擁有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詩以“春城”以首,接之以“春游”,無限恣游之景,盡在一“縱”字之中。具體“縱”意,接下來“醉倚層臺笑上樓”便展開一幅明媚春光下春城兒女縱情春游的熱鬧畫卷。當此春情,漸上層臺,漸倚高樓,如斯風光,好不醉人。一“醉”字,既可理解為春酒小酌,酒意使然,又可理解為春風化人,春景使醉。正是:莫問春情幾許,但看春情如醉。
一、二句寫春城兒女游樂之景,其歡樂業已至極,若再寫歡,勢必無言可下。因而詩人筆鋒一轉,由滿城春花驟至滿眼落花,感傷之意,倏忽襲來,令人防不勝防。此等落花,非被風雨所摧,故無蘇軾“西園落紅難綴”之恨;非因暮春所取,故亦無曹雪芹“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之怨。此處落花,落在繁華時節,落在盛春之際。韶光未逝,我獨凋零,眾人皆歡,我獨悲婉。詩人‘偷窮心狂高,不肯束世程。揭欲望丘軻,今昔相招迎”(《謝束丈見贈》),空懷抱負在身,奈何世不相容。王令逝時年未三十,作此詩時亦正當二十余歲的大好年華,而憂愁苦悶如斯,決非偶然。“滿眼落花多少意,若何無個解春愁”,用語平平,未有奇字,與其《假山》詩“舊山風老狂云根,重湖凍脫秋波骨”之奇險風格絕不相類,然而用意別出,自有機杼,故亦能傳達出意味深長之感。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虞美人 楓橋夜泊寄采湘。清代。趙我佩。 桃花潭水深如許。只是傷離緒。驪歌唱罷柳枝詞。從此江南江北、兩相思。烏啼月落人何處。難系行舟住。還家有夢亦匆匆。何況一枝柔櫓、一聲鐘。
古大夫宅下馬石歌。清代。丘逢甲。 七百年來掩塵土,石與大夫俱氏古。大夫何許人?乃是紫虛仙人四世孫。宅在梅州州北門。眼前不見大夫宅,止見大夫下馬石。石立宣和之四年。大夫手鑄鎮宅錢。古錢出土銅銹紫,留與后人知宅址。錢鑄何年石能語,此石不刻黨人碑,又不貢筑艮岳兼花移。大夫五馬何逶迤?留題七星巖石方來歸。大夫歸來立石日,天子尚未蒙塵時。當國者誰蔡太師。吁嗟時事已可知。大夫下馬心應悲,朝更代改宅何有?大夫名在馬骨朽。惟有此石長不刓,大書深刻苔花寒。摩挲欲具袍笏拜,當作到氏奇礓看。
大都即事六首 其二。宋代。張憲。 三月西山道,春風平則門。繡鞍紅叱撥,氈帽黑昆崙。衣襆分香裹,壺瓶借火溫。醉歸楊柳月,綠霧掩黃昏。
贈樂秀才匯川。清代。戴亨。 伊余削籍游京華,疇昔知交絕來往。踽踽孤蹤近十年,邂逅石閭非夢想。高才逸氣淩九霄,冰雪奇文共欣賞。眉山即山相繼來,睥睨今古分雄長。三人磊落天下奇,世求一見恒難期。況與交游日把臂,此生此世誠一時。年來知己盡凋喪,詩文到處含酸悲。群鴟聚族爭腐鼠,安知溲渤潛蛟螭。一椽索處類屈蠖,誰復問字來卑棲。樂生青云客,慕我如饑渴。月明乘興叩荊扉,疑是山陰夜中雪。金尊綺饌玉作盤,邀我醉飽燈元節。愛我作大書,不惜絹素供涂污。愛我作長句,頻催屢促如追逋。自愧才同白頭豕,何能揚鬣傾江湖。感君意,為君謳。滔滔隴水去不休,各自南北東西流。紛紛草木無堅性,幾日飄蕩隨殘秋。與子共采明月珠,與子共寶荊山瑜。男兒立身貴不朽,莫教歲月空荒蕪。我今愿作他山石,攻金攻玉成璉瑚。君不見少年慷慨酣杯酌,移山倒海輕一諾??谘辞艘押?,星移雨散何澆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