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中晚泊犢頭。宋代。蘇舜欽。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春天的陰云垂落在曠野,田野里到處綠草青青。偶爾看見幽香的花開放,那一株樹因此明亮美麗。
黃昏的時候,我乘一葉孤舟??吭诠排f的祠堂下,在滿河的煙雨中凝望那漸生漸滿的潮水。
淮:淮河。犢頭:淮河邊的一個地名。犢頭鎮,在今江蘇淮陰縣境內。
春陰:春天的陰云。垂野,春天的陰云籠罩原野。
幽花:幽靜偏暗之處的花。
古祠:古舊的祠堂。
滿川:滿河。
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年)秋冬之際,詩人被政敵所構陷,削職為民,逐出京都。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達蘇州。這首詩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犢頭鎮時所作。
參考資料:
1、劉永生.宋詩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52-53
這首小詩題為“晚泊犢頭”,內容卻從日間行船寫起,后兩句才是停滯不前船過夜的情景。
詩人敘述中所見的景象說:春云布滿天空,灰蒙蒙地籠罩著淮河兩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與空中陰云上下相映。這樣陰暗的天氣、單調的景色,是會叫遠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邊不時有一樹野花閃現出來,紅的,黃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鮮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陰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說是船行所見,何以見得呢?這就是“時有幽花一樹明”那個“時”字的作用了。時有,就是時時有,不時地有。野花不是飛鳥,不是走獸,怎么能夠一會兒一樹,一會兒又一樹,不時地來到眼前供人欣賞呢?這不就是所謂“移步換形”的現象,表明詩人在乘船看花嗎?
天陰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風,眼看就會下雨,要趕到前方的碼頭是不可能的了,詩人決定將船靠岸,在一座古廟下拋錨過夜。果然不出所料,這一夜風大雨也大,呼呼的風挾著瀟瀟的雨,飄灑在河面上,有聲有勢;河里的水眼見在船底迅猛上上漲,上游的春潮正龍吟虎嘯,奔涌而來。詩人呢?詩人早已系舟登岸,穩坐在古廟之中了。這樣安安閑閑,靜觀外面風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豈不是很快意的嗎?
欣賞這首絕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間動靜關系的變化。日間船行水上,人在動態之中,岸邊的野草幽花是靜止的;夜里船泊牧犢頭,人是靜止的了,風雨潮水卻是動蕩不息的。這種動中觀靜,靜中觀動的藝術構思,使詩人與外界景物始終保持相當的距離,從而顯示了一種悠閑、從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風度。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閑居蘇州。后來復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
蘇舜欽。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閑居蘇州。后來復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題舒溪漁隱卷二首 其二。明代。張弼。 春水桃花雙鯉魚,老姜新酒付行廚。丁寧童子休輕剖,甫里先生恐寄書。
園中賞梅。宋代。陸游。 行遍茫茫禹畫州,尋梅到處得閑游。春前春後百回醉,江北江南千里愁。未愛繁枝壓紗帽,最憐亂點糝貉裘。一寒可賀君知否,又得幽香數日留。
挽徐吏部二首。宋代。劉克莊。 仰鑽無篚實,平進少梯媒。一鶴竟歸去,萬牛難挽回??振Y驛使召,不見省郎來。欲掛原頭劍,徐君安在哉。
送陳宜山廷尉奉召北上。明代。湛若水。 多年不見宜山子,到我來時作別筵。三十星霜同榜日,四千風浪各方天??煽安宄犭S鳧翥,不盡揮弦送鳳騫。北斗瞻依意何極,貫城應在五云邊。
淮安忠武王箭歌題垂虹橋亭。元代。王逢。 淮王昔下江南城,萬灶兵擁雙霓旌。錦裘繡帽白玉帶,金戈鐵馬紅鞶纓。皂雕羽箭三十六,一一插向鯊魚箙。鹿麛晝號猿抱木,王師所過全生育。彤弓親授圣天子,弓影射入東吳水。水波恍浸銅柱標,仰見浮屠半霄起。王當是時戢武功,指顧草樹生春風。宋家降璽朝暮得,思罷貫革垂無窮。浮屠上層龍所宮,寶盤細碧蓮花同。弦張滿月報騶發,忽露半笴薌云中。鐃歌啁轟鼓笳競,父老頓足歡聲應。泗州使返睢陽亡,漢關將入天山定。兩賢成敗關衰盛,雄材逸氣王誰并。我浮扁舟五湖興,載拜何由重安靖,猛士經過合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