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時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楓暮,云深黑水遙。
夢歸歸未得,不用楚辭招。
歸夢。唐代。杜甫。 道路時通塞,江山日寂寥。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雨急青楓暮,云深黑水遙。夢歸歸未得,不用楚辭招。
時下恰逢戰(zhàn)亂,道路時通時堵,江山的氣象一天天地冷落蕭條。
茍且偷生,四處漂泊只有我這一位老人,如今興兵伐叛已經(jīng)歷了三朝。
歸夢中風(fēng)驟雨急,一片昏暗看不清湘水兩岸蒼翠的楓樹,歸夢中云層濃厚,看不見那黑水在遠方漂流。
我的魂魄至今不能返回長安,仍在楚地飄游,哎,算了吧!用不著再作楚辭以招魂魄。
時:有時。通塞:通暢與阻塞。
江山:本指江河山岳,借指國家疆土、政權(quán)。晉郭璞《江賦》:“蘆人漁子,擯落江山?!比眨好刻?,一天天地。寂寥:冷落蕭條。
偷生:茍且求活。唯:獨,僅,只有。一老:一位老人。是作者自謂之語。
伐叛:指討伐亂臣賊子,指安祿山、史思明、仆固懷恩和吐蕃等。三朝:指玄宗、肅宗、代宗三朝。
青楓:蒼翠的楓樹。青,深綠色。暮:如入夜昏暗不清
云深:指積云濃厚。深:色彩濃。黑水:水名,在秦地。遙:飄蕩。
夢魂:一作“夢歸”,古人以為人的靈魂在睡夢中會離開肉體,故稱“夢魂”。歸:指回歸朝廷。未:不。
參考資料:
1、姜海寬.杜甫詩歌選讀 祥注本: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第662頁
這首詩作于大歷三四年(768—769年)間。杜甫已近遲暮之年,身多疾病,受盡了流離漂泊之苦。此時,詩人漂泊湖湘間,流落屈原當(dāng)年被流放之地,心中時時縈繞著屈原的形象。在湘南這偏僻荒涼的南蠻之地,詩人更是歸心似箭。于是作下這首詩。
參考資料:
1、日峰選析.歷代詠詩夢:花城出版社,1992:第24頁
這首五律是四、二、二結(jié)構(gòu),上四句寫現(xiàn)實,五,六句寫夢境,末二句寫感嘆。道路時而通行時而阻塞—因為戰(zhàn)亂時而停頓時而發(fā)生,仍未平息。由于人民不能安于生計,田園荒蕪,江山便日見冷寂蕭條,沒有生氣。盡管討伐安史之亂的平叛戰(zhàn)爭已經(jīng)歷了玄宗,肅宗、代宗三朝,而詩人仍避地偷生,衰老西南的窮山惡水之間。感時傷世,去國懷鄉(xiāng),憂思成夢。然而,即使是夢中,詩人之夢魂此不見得輕松一點,夢境亦如現(xiàn)實般險惡。夢魂要飛越楚地青郁郁的楓林,在急雨的灰蒙蒙的霧靄中難辨方向,而天際是黑魃魑的層云,無窮無盡,秦地的黑水更在層云之外,何其遙遠。夢魂的歸路亦如現(xiàn)實般艱難險惡。如此遙遠艱險的路途,就是夢魂也未必能飛越,即使親人效《楚辭》之舉來招魂,亦是徒勞無功的。
詩人用了兩處有關(guān)屈原的典故,“雨急青楓暮“和“不用楚辭招”均出自《楚辭·招魂》,一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一為“魂兮歸來,返故居些?!眱傻洳粌H貼切夢中境象,而且亦暗示了詩人和屈原有相近的處境、相似的命運和相同的憂國憂民之愛國情懷。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秦樓月 關(guān)盼盼。清代。武鐵峰。 春寂寂。落紅飛滿闌干碧。闌干碧。危樓空結(jié)。素心誰白。去年歸燕今年識。獨留清怨千秋惜。千秋惜,畫成纖影,試臨風(fēng)說。
次韻同院晚春 其一。宋代。李正民。 病思愁腸叵奈何,新詩無復(fù)苦磋磨。欣聞郢客陽春曲,罷唱吳儂小海歌。幽徑雨馀芳草綠,小園風(fēng)靜落花多。融樽正好酬佳景,休嘆朋簪不我過。
移梅。元代。薩都剌。 幾夜幽香惱夢魂,殷勤來倩隴頭人。鑿開東閣窗前地,分得西湖雪里春。瘦影番來新體態(tài),疏枝猶帶舊精神。今朝伴我清吟處,不許詩懷更有塵。
嬴惠庵十景詩為鄧元宇將軍賦 其四 石竇泉香。明代。王弘誨。 季子坡翁懷古間,松楸石竇水潺湲。源源本本鐘情處,家在泉南第幾山。
詠瀟湘八景各一首·洞庭秋月。宋代。劉克莊。 寄聲謝軒帝,不必奏鈞天。一碧九萬里,橫吹鐵笛眠。
孤山山下苔痕滑,翠竹扶疏水方折。靚妝無數(shù)招不應(yīng),曾與先生護名節(jié)。
即今湖上荊棘滿,誰見穿林度飛雪。道傍數(shù)本忽照眼,所喜風(fēng)流未中絕。
用伯初韻再和一篇請子溫戶曹同賦。宋代。張擴。 孤山山下苔痕滑,翠竹扶疏水方折。靚妝無數(shù)招不應(yīng),曾與先生護名節(jié)。即今湖上荊棘滿,誰見穿林度飛雪。道傍數(shù)本忽照眼,所喜風(fēng)流未中絕。不嫌青女暫試粉,卻要風(fēng)師小回轍。君看萬點已可憐,半雜春泥封地裂。版曹平生詩作史,坐陋故人探禹穴。惜花未忍任零落,借酒生春面如纈。酒醒定作返魂章,筆底有丹工點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