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征雁舊南飛。客中誰與換春衣。
終古閑情歸落照,一春幽夢逐游絲。信回剛道別多時。
浣溪沙·楊柳千條送馬蹄。清代。納蘭性德。 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征雁舊南飛。客中誰與換春衣。終古閑情歸落照,一春幽夢逐游絲。信回剛道別多時。
在楊柳依依的季節,我騎著駿馬遠行,春天北來的大雁都是去年去南方過冬的,只身在外,已經換了季節,有誰為我打點行裝,替我換上春天的衣裳呢?
自古以來,閑情逸致只能寄托在落日的余暉上,而我這一春幽夢,追逐著飄蕩在空中的蜘蛛絲。剛剛寄走家書,只說自己離家太久。
浣溪沙:詞牌名,小令,又名《滿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后三句,兩平韻。
古北口:長城的重要關口,地勢險峻,在今北京密云縣境,為北京與東北往來的必經之路。
北來征雁:大雁每年春分節令前后從南方北歸,以其前一年秋分時節由北南飛.故云北歸雁為“舊南飛”
春衣:春季穿的衣服,相對冬衣而言。
終古:往昔,自古以來。閑情:悠閑、清閑之情。落照:落日之光。杜牧《洛陽長句》:“橋橫落照虹堪畫,樹鎖千門鳥自還。”
幽夢:隱約的夢境游絲:飄動著的蛛絲。晏殊《蝶戀花》: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剛道:只說。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孫紅穎解譯,納蘭詞全鑒: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02:第32頁
作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天,納蘭性德扈從康熙帝出關避暑途中,看眼前之景有感而發,故作此詞。
參考資料:
1、《經典讀庫》編委會編著.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11:第126頁
上片從景色入筆,前兩句“楊柳干條送馬蹄,北來征雁舊南飛”,主要寫眼前的景物,千萬條柳絲在微風吹拂下搖搖擺擺,好像是在迎送這飛揚的馬蹄;去年秋天往南飛的大雁,現在也飛回北方了。“客中誰與換春衣”,既是抒情,也是上片的點睛之筆。自己扈駕在外,沒有愛人在身邊,又有誰來給自己換春衣。盎然的春意與心中惆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下片進一步借景抒情,“終古閑情歸落照,一春幽夢逐游絲”,通過“落照”“游絲”這兩個意象,苦悶之情躍然于紙。詞人只好把自己的閑情逸致寄托在落日的余暉上。夢境中,竟然隱隱約約追逐飄蕩在空中的蜘蛛絲。這是作者對自己常年忙于侍衛職責,在消磨青春時光的扈從出巡中難得自由的慨嘆,當然也流露出其對這種生活的厭倦。只能通過自然之景消磨時光。結尾一句“信回剛道別多時”,讀來既心酸,又欣慰。心酸的是,納蘭的心真的就像孩子一樣,與愛人的一點點離別都會訃他難以承受;欣慰的是,不管納蘭身在何處,心里都牽掛著自己的愛人,盡管分別的時間很短暫,他卻覺得已經很漫長了。這樣的男子,無論是哪個女子都會為之心動,并愿意為他守候。
全詞表達了詞人厭于扈從生涯,思念家鄉、思念閨中妻子的情懷,不加雕飾,真摯樸素。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述懷五十三首 其三十三。明代。周是修。 朔風號海甸,十月雪漫漫。畫戟攢云暗,鐵馬蹴冰寒。但顧主恩重,寧論北伐難。漢宮抵疏勒,敵騎凈皋蘭。孤軍勢逾險,百戰陣仍完。殺氣無時合,兵符隱夜看。功名何足貴,所愿致君安。
籌邊堂。宋代。梁介。 籌邊無它長,幸此歲有秋。吏無打門宣,民無失業憂。史君來此邦,不但肉食謀。有言天命之,為汝消窮愁。夷蜑及生齒,各異風馬牛。一醉堂上樽,莫運機與籌。
題盧益脩畫水仙花。元代。柯九思。 煖瓊柔翠曉慵妝,香損鴛鴦瓦上霜。帝子愁多春夢遠,佩搖明月近瀟湘。
小雨效韋體。宋代。張耒。 午景蔽浮云,芳林散清雨。虛窗度遙吹,稍覺青葉舉。殘蔬知夏余,隕葉兆秋序。幽獨無往來,烹茶誰晤誰。
辨水。清代。牛燾。 君不見,東坡調水傳佳話,全憑清濁分流派。甘美香冽天一生,沁人詩骨清人肺。又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石水斗泥資灌溉。有時汲之供烹啜,不聞飲者比沆瀣。鎮沅斥鹵少清流,為渟為淵性不侔。山溪徑雨盡泥滓,井泉不攪清且瀏。人言井水多瘴癘,溪流雖濁不生憂。愚者傳疑智者信,倒置流品付悠悠。此鄉瘴氣由山毒,蛇涎雀酡盈溝瀆。污地濁澤此蒙泉,山藪藏疾當暑酷。滂沱一刷延溪滿,溲勃何用勤滲漉。鄉人晨昏劇飲此,榮衛安可容黲黷。此時幸有未枯井,無塵無垢可鑒影。舍此取彼胡為乎,一清一濁君試飲。吁嗟乎,古人品水重八德,陸公名泉亦難得。但看揚子江水盡狂瀾,有人江底汲取臨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