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懷謝脁,水澹望長安。
蕪沒河陽縣,秋江正北看。
盧龍霜氣冷,鳷鵲月光寒。
耿耿憶瓊樹,天涯寄一歡。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唐代。李白。 三山懷謝脁,水澹望長安。蕪沒河陽縣,秋江正北看。盧龍霜氣冷,鳷鵲月光寒。耿耿憶瓊樹,天涯寄一歡。
登上三山遠懷謝眺,波水澹靜眺望金陵。
我如同在荒蕪的河陽的潘岳遠望京城,秋日站在江邊向北看去。
盧龍關塞霜氣冷寂,鷯鵲觀上月光寒冷。
誠心誠意懷念友人,相隔天涯同期一歡。
三山:在南京附近的長江邊上。金陵:今南京。殷淑,道士李含光門人,道號中林子。
謝脁:南朝齊詩人,有《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
澹:水勢平靜。長安:代指金陵。王粲《七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贝擞闷湟?。
河陽:今河南孟縣。晉人潘岳有《河陽縣作》,其中有“引領望京室”句。
盧龍:在金陵西。
鳷鵲:漢代長安觀名。
瓊樹:指友人。
參考資料:
1、詹福瑞.李白詩全譯.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528頁
首聯所寫登三山、望金陵與謝脁所作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相同,借用謝脁詩句,以長安代指金陵,即地即景即事自然而生的緬懷古人之情十分熨貼而濃郁?!八!笔敲枥L江水恬靜的樣子,變繪形態為繪色彩。
頷聯“蕪”是繁草叢生之貌,“河陽縣”位今河南省孟縣西,謂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次句“河陽望京縣”,以河陽代指三山,李白循此。此聯承首聯“望長安(金陵)”,意為登上繁茂草木掩映下的三山,面對大江秋色而北望金陵。這一聯中,不僅有“蕪沒”的“河陽”,秋日的大江,更有在這寥廓江山中引領北望的詩人形象。無論是蔥蘢的三山、曠遠的秋江還是凝望的詩人,都隱含著深深的情意。此句聯系詩題“寄殷淑“可以體味出詩人寄托的是思友之情。在這一聯,詩人的登臨之意已由首聯的緬懷古人而暗暗地向思念友人過渡。
頸聯“盧龍”即盧龍山,與三山同在當時的昇州,臨大江,遠接金陵,此處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鳷鵲”本鳥名,南朝時金陵建有鳷鵲樓,此處亦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八獨饫洹?,“月光寒”均借助于人的感受來寫景,它與上聯的“秋”字相呼應,透出遙望金陵所見的一片寒涼冷寂之氣。以凄涼索寞的哀景引出孤獨凄涼的思友意境。這一聯表面并未明言思念友人,而思念之情浸溶于景中,顯得更為深沉而濃摯。
尾聯,思友之情由暗轉明?!碍倶洹北臼菢涞拿婪Q,此處用以比喻殷淑美好的人品。此聯意為自己真誠地憶念著友人,將寄詩天涯,使遠離的友人得到一點友情的歡慰。在這一聯中,詩人的“耿耿”之情,友人的“瓊樹”之美,相隔“天涯”之遠,寄上“一歡”之慰,把友情推向了至深至濃至切的境地。
這首詩化用了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詩題,也借鑒了謝脁詩首二句的句意,且同為抒寫愁懷。謝脁詩寫思故鄉之戀,李白詩寫故友之思;二者所寄情不同。李白這首詩寫秋夜哀景,景中有哀情,景又正襯其衰情;又以“瓊樹”、“一歡”作結,留給人的是飄逸之態。四聯中起承轉合關系中包蘊感情變化。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題行篋內所攜米海岳各帖戲效漁洋論詩絕句。。梁成楠。 襄陽風景遜江南,天意存留米老庵。問月仙人知有意,如公翰墨許成三。
牡丹百詠 其十。明代。張淮。 紅玉肌容艷有神,九天飛下一仙真。垂頭雨后猶傾國,點額風前欲喚人。龍腦薰成香世界,蝶翎逗落錦埃塵。春光得我方能麗,笑殺凡花號麗春。
懷舊。宋代。李正民。 遁跡漁鹽遠市朝,回廊落葉響蕭蕭。云迷嶺岫天將雪,草沒汀洲海上潮。欲寄新詩人杳杳,重尋舊會恨迢迢。暮年更欠劉龔語,門翳蓬蒿轉寂寥。
次韻學士兄秋初 其三。宋代。李彌遜。 葉葉彫梧陣陣風,疏云全放月華濃。故人不寄江頭信,看盡飛鴻斷復縱。
贈譚金吾還朝 其一。明代。區大相。 家住層城接御溝,承恩使越錦衣游。尺書入報明光殿,東盡扶桑看海流。
甲寅八月約大田胡同登釣臺次舊韻 其二。明代。張天賦。 掃卻蒼苔坐滿磯,青山綠水送清奇。且同白酒盈樽飲,莫惹紅塵兩目迷。笑舞婆娑歌洞口,酌歸酩酊過湖西。夕陽牧笛聲嘹亮,驚起寒鴉古木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