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水驛秋笳噎。吹人雙鬢如雪。愁多無奈處,謾碎把、寒花輕撧。
紅云轉入香心里,夜漸深、人語初歇。此際愁更別。雁落影、西窗斜月。
秋夜雨·秋夜。宋代。蔣捷。 黃云水驛秋笳噎。吹人雙鬢如雪。愁多無奈處,謾碎把、寒花輕撧。紅云轉入香心里,夜漸深、人語初歇。此際愁更別。雁落影、西窗斜月。
全詞主要表現主人公漂泊異鄉、有家難歸、故國不堪回首的悲愁。
詞的上片首句“黃云水驛秋笳噎”通過特定的天氣環境(即大雪將至前的黃沙烏云)、特定的棲居環境(水中驛站)以及邊地特有的樂器聲(胡笳發出哽咽的聲音),借景抒情,表達了主人公輾轉漂泊之愁。“吹人雙鬢如雪”句采用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極寫主人公暮年衰老之愁。“愁多無奈處”直抒胸臆,表達自己內心無法排遣之愁緒之深。“謾碎把、寒花輕撅”一句采用動作的細節描寫,把主人公愁緒無法排遣,不停敲擊滿樹寒花,直至將其敲碎的特定動作表現得十分細膩傳神。
詞的下片又黃昏寫到夜深,“紅云轉入香心里”三句寫晚霞已逝,夜已漸深,人們都已經歇息。而主人公此時更是輾轉反側,愁緒更濃,抬眼望窗外,“雁落影,西窗斜月”兩句以景結情。漂泊的大雁留下孤單的影子,一輪斜月掛在西窗外。詞人通過“雁影”和“斜月”這兩個深秋特有的意象,將主人公漂泊他鄉、家園難歸,故國不堪回首的悲愁和無奈表現的含蓄深刻,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咸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于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疆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 ...
蔣捷。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咸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于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疆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宋代。釋普度。 短棹輕帆,風恬浪靜。溢目湖光鏡樣平,漁歌未起同誰聽。萬壑千巖,高低普應。狼藉斷霞殘照中,船頭撥轉都收盡。麼朅提國,親行此令。
登廬山天池寺。明代。尹臺。 匡廬秀出九江水,攬結天池翠幾重。萬壑云開青錦繡,千峰日照紫芙蓉。危林裊霧晴兼合,飛瀑垂虹斷忽逢。北望長安忻在目,朝氛莫遣蔽高舂。
贈傳燈 其二。宋代。林干。 臺教源流遠,高明紹梵音。扶桑紅日近,華頂白云深。清磬度山翠,黃花匝地金。三乘示方便,萬法總惟心。
送馬善徵致仕還吳。明代。鄭岳。 君去洞庭何處住,海門迢遞接東甌。湖田歲熟收粳稻,煙渚秋高弄釣舟。漫說孔明無將略,早知若水是仙流。浮生萬事何時盡,都把閒情付白鷗。
十月六日與客游金山乾明宣塔戒壇彌勒舍利廣教七山寺三首 其一。。劉摰。 水落溪橋霜未寒,岡林平淺是西山。路穿峭茜青蔥底,寺在崎嶇屈曲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