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钣嬀G蓑青笠,慣披霜沖雪。
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好事近·搖首出紅塵。宋代。朱敦儒。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钣嬀G蓑青笠,慣披霜沖雪。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搖首出紅塵,醒和醉更無時節?;钣嬀G衣服青帽子,慣披霜沖雪。 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的水天混合成了一種顏色,看孤鴻明滅。
蓑:衣服。
笠:帽子。
朱敦儒曾作漁父詞六首,這首是其中之一。
紹興二年,朝廷“訪求山林不仕賢者”(《二老堂詩話》),作者被召,回到臨安,先后任秘書省正字,兼兵部郎官及兩浙東路提點刑獄等官職。后又被劾,罪名是“專立異論,與李光交通”。(《宋史·朱敦儒傳》)李光反對議和,為秦檜所忌,而遭排斥,朱敦儒也因此止仕。陸游說他“居嘉禾,與朋儕詣之,聞笛聲自煙波間起,傾之,棹小舟而至,則與俱歸。”(周密《澄懷錄》)他自己也有詞《好事近》記道:“失卻故山云,索手指空為客,莼菜鱸魚留我,住鴛鴦湖側……”過著遠離世俗的生活。
這首詞的開頭“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寫出作者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瀟灑疏放的襟懷?!盎钣嫛眱删?,勾勒出一位漁父的形象。
在詞作中描寫漁父的形象,在敦煌曲子詞中就有了。如:“倦卻詩書上釣船,身披蓑笠執漁竿。棹向碧波深處,幾重灘。”(《浣溪沙》),這實際上是徜徉山水的隱士生活的寫照。
這里的漁父形象,實際就是作者晚年的寫照。他長期住在嘉禾,過著遠離俗世的生活,所謂“醒醉無時”、“披霜沖雪”,都是指安閑自得,自由自在。
下片寫的晚景,更是景色迷人。請看,夜晚來臨,一輪新月升起在天空,月光灑滿大地,水天一色,萬籟俱寂,只有孤鴻的身影時隱時現。在這樣一幅山水畫中,一位漁夫,也是作者自己,在靜靜地垂釣……。
作者所描繪的鴛鴦湖,即浙江嘉興南湖,那兒“波平岸遠,酒釅魚肥”,漁舟泛浪,萎荷沁香,引得許多畫家、文人謳歌之。唐人張志和有漁父詞,元代畫家吳鎮曾“筆之成圖”,并寫下八首《酒泉子》,“鴛湖春曉”,即其中一景:
湖合鴛鴦,一道長虹橫跨水。涵波塔影見中流。終日射漁舟。彩云依傍真如墓。長水塔前有奇樹。雪峰古甃冷于秋。策杖幾經過。
與這些詞作相比,朱敦儒的這首漁父詞,當然是上乘的山水風物詞。只是詞人退隱之后,對于國事的關切逐漸淡漠,這是很可惋惜的。他曾月夜泛舟吳江垂虹亭,流連忘返:“放船縱棹,趁吳江風露,平分秋色。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蕭蕭楓葉。萬頃琉璃,一輪金鑒,與我成三客。碧空寥廓,瑞星銀漢爭白?!保ā赌钆珛伞罚┻M一步表示要“洗盡凡心,相忘世塵”。而不再是當年在“南海西頭”時,“無酒可銷憂,但說皇州……今夜只應清汴水,嗚咽東流”(《浪淘沙》)那種痛心中原淪陷敵手的悲恨心情了。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賀新郎 其十一 為檗子壽。清代。龔鼎孳。 貯腹書千卷。更空明、一泓秋水,霧飛云遣。老筆紛披姿媚出,冰灑鐵梅芳泫。高詠遍、蜀箋吳繭。六代江山文酒地,記孝侯、臺畔春陰淺。龍竟臥,蠖羞展。客游不藉縱橫顯。日端居、犀香溫透,墨池摩扁。生受鹿門妻子福,萬態擾龍馴犬。愛白璧、微瑕全免。相約卜鄰投老去,有青溪、茅屋堪重典?;ü膊?,竹同剪。
新昌縣曉行。明代。鄭善夫。 暝發新昌縣,晨臨赤土隈。秋花隨地有,渚雁與云來。雜樹炊煙出,前涇山照回。忽聞歌伐木,行路興悠哉。
溪居。明代。陳曰昌。 人多物外役,而我獨無營。浩浩復落落,湖山注夙情。因之不適俗,壯心淹老成。園林聊日涉,守拙若硁硁。欲散今古意,每每踏潮行。一溪入花氣,萬木度風聲。遙巒層聳逸,瞻顧別開明。念慮此俱滌,水鳥時嚶嚶。縱浪東皋外,于焉得此生。
江行俳體十二首 其六。明代。鐘惺。 日日移家處處鄰,吳頭楚尾半波臣。罟師嚼米餐烏鬼,舟仆偷錢買白鱗。鴉食肉能謀底事,獺銜魚欲祭何神。黃頭見我詢潮步,笑是潯陽始過人。
與金水相約詠世界杯限以“九佳”前十二字為韻。。熊盛元。 卅二煙塵迷亂眼,綠茵坪上影清佳。沸天潮涌高千尺,喝彩聲喧震六街。問鼎紛馳稱霸念,追風端賴踏云鞋。群夷礪志摩星月,諸夏無緣奪獎牌。漫道振興龍入海,爭禁羸弱骨如柴?銷殘終古英雄氣,輸與當今琥珀釵。每向大人空說劍,初遭小挫便收靫。孤窗反省知誰肯,列國周游請自差。戰敗心頹藏玉闕,酒酣肩聳拍洪崖。險灘高峽應難渡,絕技神工豈有涯?揮袂欲驅三里霧,舒眸更上一重階。銀屏伴我消長夜,遙共居庸數子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