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云無覓處。
花非花。唐代。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
說它是花不是花,說它是霧嗎不是霧。
半夜時到來,天明時離去。
來時仿佛短暫而美好的春夢?
離去時又像清晨的云彩無處尋覓。
花非花:《花非花》之成為詞牌始于此詩。
來如:來時。
幾多時:短暫美好的。
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飄散的云彩,無處尋覓。
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夢巫山神女之典故。
《白氏長慶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簡簡吟》二詩,且二詩均為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詩與以上二詩同卷,編次其后。《花非花》詩大約與《簡簡吟》同時為同一目所作。據(jù)詩意,亦屬往事雖美,卻如夢如云,不復可得之嘆。
參考資料:
1、施友俊.關于《花非花》之補遺.歌海出版社,2000.03
這首詩通篇都是隱語,主題當是詠官妓。當時各級官府都有一定數(shù)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們驅(qū)使。首句“花非花”是說官妓的容顏如花,但又并非真花。次句“霧非霧”中“霧”字是雙關。借“霧”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妓女性,上應女宿,但又并非云霧之霧。“夜半來,天明去”既是詠星,也是說人。語意雙關,而主要是說人。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們與官僚之間互為依存,但關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來明去為限,可謂會短別長。故末二句發(fā)出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卜的感嘆。上句言會短,下句言別長。其中“夢”、“朝云”的描寫是借用宋玉《高唐賦》、《神女賦》中關于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會。因為語言文字運用得巧妙,把男女歡愛之事抒寫得很含蓄,富于詩意。
語意雙關,富有朦朧美是這首小是的最大特點。霧、春夢、朝云,這幾個意象都是朦朧、飄渺的,意象之間又故意省略了銜接,顯出較大的跳躍性,文字空靈,精煉,使人咀嚼不盡,顯示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功力。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謝張?zhí)R娫L。。釋重顯。 老病還同葉半凋,經(jīng)旬門掩夜蕭蕭。海城都護曾垂訪,一片清風慰寂寥。
橫浦十詠 其八 東坡祠。宋代。劉黻。 何年海上還,坐鎮(zhèn)此山川。筆硯歸京闕,衣冠帶瘴煙。一生忠膽在,萬古黨名傳。吾道多流落,西風問老天。
自遣。明代。許繼。 臥疴人事違,流景自如昔。年年溪南村,霜葉千樹赤。既為升平民,所好胡不得。耕鑿給妻孥,相看至頭白。
點絳唇。清代。顧信芳。 雨過晴窗,參差花影和簾捲。袖羅寒淺。獨立閑庭晚。新雁橫空,天寫秋云怨。斜陽岸。亂愁千點。落葉西風滿。
今夜清輝漾。想月殿、菱花出匣,一輪初上。萬戶千門連碧海,處處鉤簾倚幌。
只少我、一人凝望。多謝東鄰遺粔籹,恰分明、掬取團圓樣。
賀新郎 中秋伏枕承蘧庵先生有月餅果物之惠病起賦謝。清代。陳維崧。 今夜清輝漾。想月殿、菱花出匣,一輪初上。萬戶千門連碧海,處處鉤簾倚幌。只少我、一人凝望。多謝東鄰遺粔籹,恰分明、掬取團圓樣。開籠看,神差王。紛然佳果還相貺。揩病眼、荔奴黃皺,哀梨碧漲。忽憶添丁千里外,阻隔丹崖綠嶂。恨此物、無緣分餉。若使姮娥知我意,也璇閨、掩卻垂綃帳。應為我,色惆悵。
和諸庵花光十梅頌 其三。。王柏。 空里翻身透出,風前玉立精神。百草頭邊未覺,還他獨占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