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園花正好,嬌紅白,百態競春妝。笑痕添酒暈。豐臉凝脂,誰為試鋁霜。詩朋酒伴,趁此日流轉風光。盡夜游不妨秉燭,未覺是疏狂。
茫茫。一年一度,爛漫離披,似長江去浪。但要教啼鶯語燕,不怨盧郎。問春春道何曾去,任蜂蝶飛過東墻。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陽。
渡江云·揭浩齋送春和韻。元代。吳澄。 名園花正好,嬌紅白,百態競春妝。笑痕添酒暈。豐臉凝脂,誰為試鋁霜。詩朋酒伴,趁此日流轉風光。盡夜游不妨秉燭,未覺是疏狂。茫茫。一年一度,爛漫離披,似長江去浪。但要教啼鶯語燕,不怨盧郎。問春春道何曾去,任蜂蝶飛過東墻。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陽。
這首送春詞,雖對春光無限眷戀,卻無傷春情緒。上片寫名園百花盛開,嬌紅白,爭榮斗艷。詩朋酒伴,不負大好春光,秉燭夜游。下片寫春去茫茫,一年一度。但令鶯燕不怨,任蜂蝶飛過東墻。結句新穎,情韻無限。通篇工麗典雅,和婉含蓄,為歷來詞家所稱賞。
吳澄,字幼清,晚字伯清,學者稱草廬先生,撫州崇仁(今江西崇仁縣)人。平生著作有《吳文正集》100卷、《易纂言》10卷、《禮記纂言》36卷、《易纂言外翼》8卷、《書纂言》4卷、《儀禮逸經傳》2卷、《春秋纂言》12卷、《孝經定本》1卷、《道德真經注》4卷等并行于世。吳澄是元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與當世經學大師許衡齊名,并稱為“北許南吳”,以其畢生精力為元朝儒學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吳澄。 吳澄,字幼清,晚字伯清,學者稱草廬先生,撫州崇仁(今江西崇仁縣)人。平生著作有《吳文正集》100卷、《易纂言》10卷、《禮記纂言》36卷、《易纂言外翼》8卷、《書纂言》4卷、《儀禮逸經傳》2卷、《春秋纂言》12卷、《孝經定本》1卷、《道德真經注》4卷等并行于世。吳澄是元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與當世經學大師許衡齊名,并稱為“北許南吳”,以其畢生精力為元朝儒學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對月書感 其一。清代。丘逢甲。 明月出滄海,我家滄海東。獨憐今夜見,猶與故鄉同。喪亂山河改,流亡邑里空。相思祗垂淚,顧影愧歸鴻。
錢江歸舟。清代。王泰偕。 道出錢塘江,十里無頑壤。斗然怒潮來,激岸成滉瀁。波勢倏低昂,帆影隨俯仰。蛟涎濺衣濕,鹢舟蕩人晃。峽危疑五丁,石削強千丈。穿漏虞崩奔,迥旋益惝恍。境險禽鳥稀,氣盛魚龍養。乾坤渺一身,陡覺心神暢。碧血認孤墳,千秋結遐想。歷歷平江堡,昔年資保障。犀軍射潮跡,滅沒勞揣象。夕陽崦嵫下,皓月海門上。沿洄溯前川,漁歌厲清響。
過天臺。宋代。王十朋。 目逆神仙路,丹成未暇躋。雪深封佛壟,云暗鎖桃溪。流水無還有,亂山高復低。欲尋劉阮洞,歸路恐成迷。
再次辛字韻。明代。邊貢。 遠拋卮酒避芳辛,靜對煙空月半輪。門掩綠苔真自逸,案堆黃卷不全貧。非才敢竊明時位,多病愁看故里春。詩侶釣朋俱出飲,也應回憶倦游人。
踏莎行 曉陰。近現代。章士釗。 天意微秋,庭陰乍曉。桂林風氣行人早。未須騎馬聽朝雞,叩門卻有吟朋到。幾樹紅英,一窗翠筱。詩心漫逐游絲繞。除愁除夢不求醒,叫醒稍恨鶯兒噪。
三月初詣祖父母父母各墓所 其四。明代。林熙春。 金獅玉簡鎖棉洋,母氏棲神是故鄉。天馬當前鞍一軸,云龍數下誥三章。百年已竭和熊苦,今日方彰卻鲊良。春暮不催風雨至,對揚甫畢見天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