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已經西斜,眼見就要下山了,秋風一陣陣襲來,覺得更冷寂了。等了這么長時間,老朋友怎么還不來呢?到底來不來???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臨,月華滿地了。又不知過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蕭疏了,連月影都沒有了。
梧桐影:詞牌名。
“落日”:一作“明月”。
“秋風”:一作“西風”。
“今夜故人”:一作“幽人今夜”。
此詞為唐五代道士呂洞賓的作品。詞作者,是傳說中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八、《詞林紀事》卷一引《竹坡詩話》均言系于京師大梁景德寺峨嵋院僧房間題壁詞,詞句略有差異。從全詞所寫秋景和所抒幽情看,顯然是呂巖早期的作品。
參考資料:
1、周汝昌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89-290
“落日斜,秋風冷。”首先烘托出詞中主人公所處的特定環境:落日馀暉,秋風送寒。只有六個字,卻字字珠璣。尤其著一“冷”字,不僅點染出秋天黃昏的冷寂,而且襯托出詞人思念友人的凄切感情,更為下文“今夜”蓄勢,巧妙地伏下一筆。
“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從全文分析,詞人與友人早已相約在先,而且從“落日斜”時,興沖沖地等待友人到來,一直等到“立盡梧桐影”,等待的時間久了,黃昏而入夜,而月上東樓。“梧桐影”顯然是明月所照映。“影子”盡了,意味著月亮落了,天也快亮了。等待友人歡會共語,久久不見到來,自然等急了,個中不無抱怨情緒。“今夜故人來不來?”是自問,還是問人,抑或問天地星月?是啊,詞人殷切地等待友人,從“落日斜,秋風冷”,如今已是夜深人靜,銀河星稀,明月西落,不只見出等待之久,更見出那焦急煩怨中的思念之深、盼望之切。這是一種特定環境中特有的人物的特殊感情。如果說這一問是抒情主人公脫口而出、所未經意,那么末句“立盡梧桐影”則意蘊極深,“含不盡之意于言外”。寥寥五字,字字傳神,處處含情,說明等待友人的確時間很長很長了。詞人借一“影”字,寫出了月華滿地,不能勾起思念友人的深情;對月孤影,不能不觸動孤獨寂冷的感受;梧桐蕭疏,月影已盡,不能不引起虛擲歡聚之良宵的幽怨而又切盼的思念之情。
全詞二十個字,“落日”、“秋風”、“梧桐影”,詞人極善于借助外物環境來烘托人物內心的情思,達到境與情諧、景與情通的至境。這種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晚唐五代詞中堪稱上乘。呂巖的詞,正如傳說中他的神仙蹤跡,飄忽無定,不可捉摸。北宋柳永《傾杯》詞中“愁緒終難整,又是立盡梧桐碎影”,即襲此詞之意。
呂巖,也叫做呂洞賓。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一作□),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世稱呂祖或純陽祖師,為民間神話故事八仙之一。較早的宋代記載,稱他為“關中逸人”或“關右人”,元代以后比較一致的說法,則為河中府蒲坂縣永樂鎮(今屬山西芮城)人,或稱世傳為東平(治在今山東東平)人。 ...
呂巖。 呂巖,也叫做呂洞賓。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一作□),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世稱呂祖或純陽祖師,為民間神話故事八仙之一。較早的宋代記載,稱他為“關中逸人”或“關右人”,元代以后比較一致的說法,則為河中府蒲坂縣永樂鎮(今屬山西芮城)人,或稱世傳為東平(治在今山東東平)人。
次韻同院晚春 其一。宋代。李正民。 病思愁腸叵奈何,新詩無復苦磋磨。欣聞郢客陽春曲,罷唱吳儂小海歌。幽徑雨馀芳草綠,小園風靜落花多。融樽正好酬佳景,休嘆朋簪不我過。
冬夜月下作。宋代。陸游。 造物寧能困此翁,浩歌庭下答松風?;突投繁逄毂保嫜嬖螺喩|。皂纛黃旗都護府,峨冠長劍大明宮。功名晚遂從來事,白首江湖未嘆窮。
游南薰亭。明代。陳璉。 桂林名勝地,臺觀跡多陳。空馀南薰亭,屹立漓水濆。使君喜登臨,從游有嘉賓。拂石坐紫苔,援琴鼓南薰。神暢情所感,理契意爰臻。忽茲縱遐矚,躋攀極嶙峋。下瞰皇澤灣,流水碧沄沄。石洞深窈窕,清虛絕垢氛。昔賢有遺刻,半雜苔蘚紋。江山宛如故,韶音誰復聞。登臨稍畢景,感慨懷古人。早晚聽履聲,行當近星辰。
張丞見和次韻答之。宋代。陳造。 我本山林人,娛老有日用。時須禽一戲,暇乃笛三弄。言償作縣責,顧敢寶所重。催科未妨拙,防速牙角訟。
題扇送同年奚從之使海南。明代。顧清。 仙人乘槎南海去,祖席燕市已分冰。把贈金陵半輪月,為君隨處掃炎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