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飛暖融香頰。頰香融暖飛花雪。欺雪任單衣。衣單任雪欺。
別時梅子結。結子梅時別。歸不恨開遲。遲開恨不歸。
菩薩蠻·回文冬閨怨。宋代。蘇軾。 雪花飛暖融香頰。頰香融暖飛花雪。欺雪任單衣。衣單任雪欺。別時梅子結。結子梅時別。歸不恨開遲。遲開恨不歸。
雪花飛暖融了少婦的香臉。香氣的臉上融化了飛花似的雪。在鋪天蓋地的雪面前,我憑著單衣抵擋。盡管我衣服單薄,靠著它就不怕雪欺壓。
離別時梅的果子已經結了結子的梅熟時,我們離別。只要他歸來的話,我不恨梅花開得太晚。梅花遲開了,我愁恨的是他還不歸。
菩薩蠻: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回文:詩詞的一種形式,因回環往復均能成誦而得名,相傳起于前秦竇滔妻蘇蕙的《璇璣圖》。閨怨:女子所抒愁怨。
香頰:少婦的香臉。
欺:壓,蓋。任:憑靠。
參考資料:
1、蘇軾著,呂觀仁注.東坡詞注.長沙:岳麓書社,2005年1月:126
2、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585-589
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十月。蘇軾被貶黃州,“杜門謝客”,冬至后又去天慶觀養煉。在無所收獲之后,作該詞以解脫。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585-589
上片,用烘托的筆法,寫少婦暮冬時節站在雪地里,忍著嚴寒的威脅,盼望郎君歸來的情景。將阻礙愛情的原因歸怨于一種客觀事物的表達手法,人們稱之為“移恨于物”。“雪花飛暖融香頰,頰香融暖飛花雪”,點明盼望郎君的時令、氣氛與環境。漫天飛雪撲面來,反覺雪暖了臉,臉融了雪。冷就是冷,雪就是雪。冷、雪不可變暖,這純屬于一種心理變化。雪有人情,人有真理,物隨人變。“欺雪任單衣,衣單任雪欺”,直議少婦穿著單衣,冒著嚴寒而不動搖的堅貞如一的精神。一“欺”,一“任”,辯證地烘托了少婦錚錚貞骨的愛情。
下片,以回憶與推進相結合的手法,深一層地展示少婦思念郎君、盼望郎君而未愿的心態。“別時梅子結,結子梅時別”,憶起甜蜜的歲月,美好的離別。“梅子”不僅表明少婦與郎君離別的時令,更重要的象征著他們高潔的愛情與青春。“歸不恨開遲,遲開恨不歸”,再透過一層,道出了少婦此時此地難言之隱痛。只要你歸,我不嫌梅花開晚了我最大的愁恨則是梅花開了,果子結了,你還是不回到我的身邊。“恨”中飽含幾分真情,“恨”中平添幾分情趣。可謂牽腸掛肚,刻骨銘心,“恨”思綿綿無盡期。
全詞,通過現實與回憶、景物與人情、回環與強化、直寫與烘托等相結合的手法,將一位癡心的少婦思念郎君又不能如愿從而產生的愁“恨”推向了高潮。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依韻奉和牧翁人日示內二首 其一。清代。柳是。 春風習習轉江城,人日于人倍有情。帖勝似能欺舞燕,妝花真欲坐流鶯。銀幡囡戴忻多福,金剪儂收喜罷兵。新月半輪燈乍穗,為君酹酒祝長庚。
游石橋遇隱者。宋代。趙鼎臣。 巨石引飛梁,奔泉瀉纖縞。行攀石上藤,坐聽林間鳥。茲游既物外,此地即天表。曠然脫塵囂,率爾慕輕矯。道逢餐霞人,邂逅愜幽討。絕糧三十年,顏色長美好。云此巖上芝,可得終歲飽。盛談山中趣,似欲容吾老。平生苦因循,學道真不早。憂患日煎熬,精神歲消槁。況為官拘攣,而與事纏繞。悲歡相乘除,失多殊得少。君言會可思,待我婚嫁了。
一舟停、佛貍祠下,酒邊人與花遇。金焦雙送南朝客,海上圓波重聚。
相記取。只那夕朱樓,我汝銷魂處。簾櫳遍數。又露掠篷低,風銷蠟黯,草草別君去。
邁陂塘 金陵王木齊追送予海上,以詞錄別,依韻和答。清代。程頌萬。 一舟停、佛貍祠下,酒邊人與花遇。金焦雙送南朝客,海上圓波重聚。相記取。只那夕朱樓,我汝銷魂處。簾櫳遍數。又露掠篷低,風銷蠟黯,草草別君去。人間世,都似看花隔霧。庾郎何必詞賦。卅年爭笑屠龍技,誰共靈修相訴。聊慰汝。盼等到重陽,買棹江南雨。艷才何補。剩十里青溪,二分明月,兜影照離緒。
鄭惠叔閣學守建寧三首。宋代。袁說友。 周這士也貴,如圭璧璠璵。東陜與南土,出入本裕如。高冠不可羈,位次實有余。輕此一葉舟,孰肯戲魯儒。自公抗章行,益以貴士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