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蠶細如蟻,桑芽才努青鴉嘴。
侵晨采桑誰家女,手挽長條淚如雨。
去歲初眠當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
愁聽門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絲。
采桑女。唐代。唐彥謙。 春風吹蠶細如蟻,桑芽才努青鴉嘴。侵晨采桑誰家女,手挽長條淚如雨。去歲初眠當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愁聽門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絲。
據《唐會要》記載,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六月的一項制命說:“諸縣夏稅折納綾、絹、絁、綢、絲、綿等”,搜刮的名目可謂繁多,但也明文規定了征稅的時間是在夏季。因為只有夏收后,老百姓才有絲織品可交。可是到了唐末,朝廷財政入不敷出,統治者就加緊掠奪,把征收夏稅的時間提前了:官家在二月征收新絲。這是多么蠻橫無理!陰歷二月,春風料峭,寒氣襲人。采桑女凌晨即起采桑,可見多么勤勞。可她卻無法使“桑芽”變成桑葉,更無法使螞蟻般大小的蠶子馬上長大吐絲結繭。而如狼似虎的里胥(里中小吏),早就逼上門來,催她二月交新絲。想到此,她手攀著柔長的桑枝,眼淚如雨一般滾下。詩人不著一字議論,而以一位勤勞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雜稅的壓榨下所遭到的痛苦,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會現實。
先“畫龍”后“點睛”,是這詩在藝術上的一個特點。詩人先寫蠶子細小,繼寫無桑葉可采,接著通過采桑女的淚眼愁思,寫出今年蠶事不如去年。這些描寫,抓住了“有包孕”的片刻,含意豐富,暗示性很強,使人很自然地聯想到:“蠶細”可能會因“春寒”而凍死;無桑葉,蠶子可能會餓死;即使蠶子成活下來,但距離吐絲、結繭的日子還很遠。據《蠶書》記載,蠶卵孵化成蟲后九日,開始蛻皮,蛻皮期間不食不動稱“眠”,七日一眠,經過四眠,蠶蟲才吐絲結繭。這期間,不知采桑女還要花費多少艱難辛苦的勞動。可是,就在這蠶細如蟻,初眠尚未進行,絲繭收成難卜的時候,里胥就上門催逼。這一點睛之筆,力重千鈞,點出了采桑女下淚的原因,突出了主題。全詩至此戛然而止,但余意無窮,耐人回味和想象。
詩的另一特點是人物的動作描寫和心理刻畫相結合。“手挽長條淚如雨”,寫出了采桑女辛勤勞動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態。“去歲初眠當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點出采桑女心中的憂慮事,再加上她愁聽門外里胥催逼的聲音,詩人把形態和心理描寫融為一體,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
此詩語言質樸生動。“桑芽才努青鴉嘴”,詩人用工筆細致地描繪出桑枝上那斑斑點點的嫩芽形狀,酷肖而生動。“青鴉嘴”比喻“桑芽”。“努”,用力冒出的意思。用“才努”把“桑芽”與“青鴉嘴”連接起來,既說明二者之間的比喻關系,又精細地刻畫出“桑芽”在春風中正在“努”的動態。一“努”字,用擬人手法當即就把桑芽寫活了,給畫面增添了情趣。
唐彥謙(?~893)字茂業,號鹿門先生,并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試,結果十余年不中,一說咸通二年(861)中進士。乾符末年,兵亂,避地漢南。中和中期,王重榮鎮守河中,聘為從事,累遷節度副使,晉、絳二州刺史。光啟三年(887),王重榮因兵變遇害,他被責貶漢中掾曹。楊守亮鎮守興元(今陜西省漢中市)時,擔任判官。官至興元(今陜西省漢中市)節度副使、閬州(今四川省閬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縣)刺史。晚年隱居鹿門山,專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漢中。 ...
唐彥謙。 唐彥謙(?~893)字茂業,號鹿門先生,并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試,結果十余年不中,一說咸通二年(861)中進士。乾符末年,兵亂,避地漢南。中和中期,王重榮鎮守河中,聘為從事,累遷節度副使,晉、絳二州刺史。光啟三年(887),王重榮因兵變遇害,他被責貶漢中掾曹。楊守亮鎮守興元(今陜西省漢中市)時,擔任判官。官至興元(今陜西省漢中市)節度副使、閬州(今四川省閬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縣)刺史。晚年隱居鹿門山,專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漢中。
東園宴罷。明代。朱誠泳。 三分春色正當中,媚景撩人處處同。斜日小亭人醉后,杏花香散一簾風。
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宋代。陳師道。 扶日行黃道,乘云上紫微。憂勞形末命,恭儉見陳衣。布德刑開網,和戎戢武威。要知懷惠處,行路涕交揮。
朝謁長陵同宋望之侍御作。。胡直。 長陵丹闕倚蒼蔥,萬柏分行輦路通。山出恒宗來王氣,水連瀛海扈靈宮。瑤階羽衛晴天外,玉殿罘罳宿霧中。卻看群峰如躍馬,還疑萬騎獵秋風。
元夕燈詞 其七。。弘歷。 九華雙炬照長樓,樓上仙人來往游。今歲看燈有新使,孜孜益凜固金甌。
相思黃岳甚,況復故人多。汝向豐溪曲,為予傳嘯歌。
白云無事否,春色奈愁何。心似諸峰月,依依在女蘿。
汪仲子持令兄栗亭及諸君書自歙至廣州相問于其歸也為詩二章送之兼寄諸君 其二。清代。屈大均。 相思黃岳甚,況復故人多。汝向豐溪曲,為予傳嘯歌。白云無事否,春色奈愁何。心似諸峰月,依依在女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