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宵寒且永,夜漏宮中發(fā)。
草白靄繁霜,木衰澄清月。
麗服映頹顏,朱燈照華發(fā)。
漢家方尚少,顧影慚朝謁。
冬夜書懷。唐代。王維。 冬宵寒且永,夜漏宮中發(fā)。草白靄繁霜,木衰澄清月。麗服映頹顏,朱燈照華發(fā)。漢家方尚少,顧影慚朝謁。
冬天夜晚冷又長,宮中傳出更鼓響。
白草茫茫蒙濃霜,木葉蕭疏冷月朗。
華服映我衰頹容,紅燈照我白發(fā)蒼。
正當(dāng)朝廷尚年少,上朝不禁顧影傷。
永:長。夜漏:漏,漏壺,古計時器。壺有浮箭,上刻符號表時間,晝夜凡百刻,在晝謂之晝漏,入夜謂之夜漏。意為夜間的時刻。此處夜漏是指報更的鼓聲,即漏鼓。
靄:霜霧迷茫的樣子。澄,澄清明朗的樣子。
尚少:用漢代顏駟不遇的典故。謂老于郎署,喻為官久不升遷。
此詩大約作于天寶元年(742年)前后。李林甫當(dāng)政時,王維作為張九齡起用之人,因而在政治上受到壓抑,眼見年華流逝,老之將至,卻依然位居人下,而那些投靠李林甫的年輕無行文人卻青云直上,心中不勝感慨,而作此詩。
參考資料:
1、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77-78
本詩借景抒情,以冬夜的肅殺襯托自己途失意的蕭索。又以麗服、朱燈與頹顏、華發(fā)的對比,表現(xiàn)詩人無奈的遲暮心情。
不是真寫自己老邁無用,顧影自慚,而是寫自己不受重用,與執(zhí)政者的心意相左。王維早在天寶十一年即為吏部郎中,而至天寶末,轉(zhuǎn)為給事中,官階并未升遷。據(jù)《舊唐書·李垣傳》:“楊國忠秉政,郎官不附己者悉出于外。”當(dāng)時,被排擠出朝廷的有“尚書十?dāng)?shù)公”,而同時啟用了一批歸附于楊國忠的年輕人。王維雖未外調(diào),但給事中是諫官,在楊國忠一手遮天的極權(quán)統(tǒng)治下,可謂無言可進(jìn),無言可采。詩人的孤獨(dú)與苦悶之情,只能在詩中作委婉的流露。
天寶年問,李林甫和楊國忠先后當(dāng)政,王維對這兩個反動腐朽的政治集團(tuán)都有所認(rèn)識,不愿同流合污,但既然在朝為官,也不能不與其敷衍周旋。詩人內(nèi)心極其苦悶,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在這首詩中,他嘆老嗟卑,慚愧無用,卻隱隱地流露出對當(dāng)朝援引朋黨、年少競進(jìn)的不滿。詩從他人值省中起筆,寫寒夜漫長,漏滴聲聲,宮外草白霜凝,木衰月清。這蕭條冷寂的冬夜景色,更加強(qiáng)了詩人的遲暮之感。五六句自繪其形,麗服與衰顏、朱燈與華發(fā)相互映照,對比鮮明。言簡韻促,寓慨深沉。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yùn)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jìn)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xué),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yùn)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jìn)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xué),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北河。清代。鐘駿聲。 好風(fēng)如縷月如圭,破曉乘軺西復(fù)西。野漲忽迷三里渡,村謳猶唱六郎堤。一鞭古驛尋沙遠(yuǎn),幾樹垂楊映水低。稍喜紅曦猶未透,趁涼且自過前溪。
晨謁宮門小雨初過。宋代。宋庠。 宮漏籤聲急,天街雨腳微。曉寒凌禁樹,春氣裛朝衣。瑞霧輕猶濕,香塵重不飛。雞人傳鑰出,華旭滿丹闈。
寫懷。明代。張羽。 心上無俗事,禪余只好吟。命窮甘白屋,身健直黃金。世路劍關(guān)險,侯門滄海深。虛名何必尚,吾志在山林。
挽戴南灣。明代。陳龍。 南浦蒹葭覆釣舟,草堂人去水空流。凄涼煙月滄洲晚,憔悴霜風(fēng)玉樹秋。身世百年同逆旅,功名兩字等浮漚。史臣異日書高潔,東漢嚴(yán)光是匹儔。
讀改元詔口號。宋代。戴復(fù)古。 伏讀改元詔,仍觀拜相麻。競傳新政事,方見好官家。雪作豐年瑞,梅開近臘花。路逢江上客,立馬問京華。
處士妻十首 其四 老萊。宋代。劉克莊。 王將托一國,自駕請先生。門外車跡眾,萊妻投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