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堤楊柳雨沉沉,萬縷千條惹恨深。
飛絮滿天人去遠,東風無力系春心。
柳枝詞。唐代。何希堯。 大堤楊柳雨沉沉,萬縷千條惹恨深。飛絮滿天人去遠,東風無力系春心。
《柳枝詞》即《楊柳枝詞》,是中唐以后流行的歌曲之一,歌辭則由詩人創作翻新。借詠柳抒寫別情的,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此詩即屬此類。
大堤在襄陽城外,靠近橫塘。宋隨王劉誕《襄陽曲》云:“朝發襄陽來,暮止大堤宿。大堤諸女兒,花艷驚郎目。”似乎從這詩以后,大堤便成了情郎們尋花問柳的去處,唐人詩中寫到大堤,多有此意。如施肩吾《襄陽曲》:“大堤女兒郎莫尋,三三五五結同心。清晨對鏡理容色,意欲取郎千萬金。”李賀《大堤曲》:“蓮風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由此推知,這首《柳枝詞》寫的,便是大堤女兒在暮春時分送別情人的情景。
由于近水,堤上夾道的楊柳,枝條特別繁茂,絲條垂地,給人以嬝娜嬌怯之感。“柳條無力魏王堤”(白居易),寫的便是這種情景。“晴煙漠漠柳毿毿,不那離情酒半酣”(韋莊),每逢折柳送別,即使晴天,也不免令人感傷,何況雨霧迷濛,那是要倍增惆悵的。“大堤楊柳雨沉沉”,“沉沉”二字,既直接寫雨霧(這不是滂沱大雨,否則不能飛絮)沉沉,又兼關柳枝帶雨,顯得沉甸甸的。而人的心情沉重,也在景物的映襯下透露出來。送別情人,離恨自深,說“萬縷千條惹恨深”,不僅意味著看到那兩行象征離別的翠柳,又使愁情加碼,還無意中流露出女子因無奈而遷怨于景物的情態,顯得嬌癡可愛。
但此詩的精彩并不在前兩句,三句寫分手情景道:“飛絮滿天人去遠”,意境絕妙。前二句寫雨不寫風,寫柳不寫絮,到寫“人去遠”時,才推出“飛絮滿天”的畫面,這樣便使人事和自然間發生感應關系,其妙類似于“蒙太奇”手法。同時這句包含一隱一顯兩重意味,明說著“人去也”,而飛絮滿天,又暗示“春去也”。宋人王觀有“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的名句,句下已有無盡惆悵;而兩事同時發生,情何以堪!詩人都說風雪送人,景最凄迷;而“楊花似雪”、“飛絮滿天”的景色,更易使人迷亂。“人去遠”,是就行者而言;還有一個站在原地未動的人,一任柳絮飛懷撲面,此種神情意態,隱然見于言外。
“東風無力系春心。”結句含蓄藉,耐人尋味。從上句的“飛絮滿天”看,這是就自然節物風光而言,謂東風無計留春長駐,春來春去,有其必然性在;從上句的“人去遠”看,“春心”二字雙關,實指戀情,則此句又意味著愛情未必持久,時間會暗中偷換人心。前一重必然隱射著后一重必然。詩句既針對大堤男女情事,有特定的涵義;又超越這種情事,含有普遍的哲理。
這首詩的詩味渾厚,一句比一句有味,讀之如嚼甘飴,其味無窮。
何希堯,分水人,唐代詩人。字唐臣。生卒年不詳,唐憲宗時在世。今存詩四首。 ...
何希堯。 何希堯,分水人,唐代詩人。字唐臣。生卒年不詳,唐憲宗時在世。今存詩四首。
有所思。明代。周旋。 悲風起高樹,陰云蔽朝陽。伊人在天末,地遠道路長。駕言欲相就,車敝馬玄黃。秋深氣愈厲,孤雁正南翔。爰附尺素書,以寄我衷腸。飛高影漸沒,蹙刺心內傷。
惜春長句。宋代。葛紹體。 去年花開春日和,行嗅香蕊攀柔柯。今年花開煙雨愁,坐見落英填污溝。世事翻覆故應爾,天工卷舒亦如此。曷不長教四時好,卻令二月春草草。墻頭錦紅一花梢,人間雪白幾鬢毛。東家兒女喜斗妍,西鄰老婦羞頺顏。亦有對酒高陽徒,零落山丘空畫圖。悲來乎,悲來乎,花開花落胡為乎。把住東風聊自娛,明年晴雨知何如。
莪默絕句集譯箋乙集 其三三三。近現代。伯昏子。 萬罪一身何穢污,知君恩恕信能涂。窮途當哭君皆顧,潦倒窮途誰若吾。
自甲浦道太湖四十里見異香諸山喜而有作。明代。沈周。 清苕達宜興,道湖已成算。仆夫卻告難,風浪卒莫玩。勸我陟山麓,正爾免憂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斷。譬山行見湖,昏昏秪浩瀚。何如行湖中,坐見山秀爛。仆尚請決筮,得《需》利在彖。毅然促飛櫓,猛進不復懦。探穴有虎子,履險獲奇觀。出浦即會勝,列障擁一岸。遙思攬吳香,妄意覓仙幔。群聳西若監,巨浸東罔畔。天謂湖太淫,設此似按攤。云濤日沖撞,石趾力抵捍。輸贏各無能,兩壘對楚漢。我行鋒鏑間,便以老命判。山疑相慰藉,逐逐笑供玩。始有舟楫虞,盡被山破散。山亦有情狀,要我綺語贊。氣聚勢則附,形散脈復貫。遠近相衍迤,中自存博換。雖靜有動機,萬態紛變亂。虬龍徐蜿蜒,獅猊悍奔竄。夷突各不一,小大略相半。正展芙蓉屏,橫亙蒼玉案。晴縠縐日光,莫熨錦繡段。金庭與玉柱,遠弄波影燦。歷眼四十程,續續青不斷。平生詫傳聞,信美非謾讕。修辭聊梗槩,歸憶庶可按。
送仲猷北歸二首 其二。宋代。朱松。 欲尋當日故山盟,身世今如海一萍。歸路上心真了了,愁根入鬢已星星。挽衣共釂東西酒,折柳送行長短亭。念我知君回首處,萱叢菖葉一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