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噓氣成云,云固弗靈于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靈怪矣哉!
云,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云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云,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
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易》曰:“云從龍。”既曰:龍,云從之矣。
雜說一·龍說。唐代。韓愈。 龍噓氣成云,云固弗靈于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靈怪矣哉! 云,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云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云,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 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易》曰:“云從龍。”既曰:龍,云從之矣。
龍吐出的氣形成云,云本來不比龍靈異。但是龍乘著這股云氣,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處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電,變化神奇莫測,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淪。這云也是很神奇靈異的呢!
云,是龍的能力使它有靈異的。至于龍的靈異,卻不是云的能力使它這樣子的。但是龍沒有云,就不能顯示出它的靈異。失去它所憑借的云,實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妙啊,龍所憑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說:“云跟隨著龍。那么既然叫做龍,就應該有云跟隨著它啊!”
龍說:選自《雜說》,為其首篇,題目為編者加。
噓:噴吐。龍吹氣成云是古代的一種傳說。
固:本來、當然。
景:通“影”。
神變化:語出《管子·水地篇》“龍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則化為蠶(蟲蜀)[說明,此為一個字zh ],欲大則藏于天下,欲上則凌于云氣,欲下則入于深泉,變化無日,上下無時,謂之神。”
水:名詞用作動詞,下雨。
汩:淹沒
云從龍:語出《易·乾·文言》“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從:隨,跟隨。
伏:遮蔽。
無以:沒有可以用來。
信:確實、的確。
文章以龍喻圣君,以云喻賢臣,借“龍噓氣成云”,然后“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宇宙間)”的傳說,闡明賢臣離不開圣君任用,圣君也離不開賢臣輔佐的道理,可以視為《馬說》的姊妹篇。韓愈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這篇根據典籍和傳說寫的雜感,用意很明顯:作者以龍喻圣君,以云喻賢臣,說明了圣君與賢臣之間的關系,即圣君是要依靠賢臣建功立業,賢臣又要仰仗圣君的識拔才能荷重行遠,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通篇只就龍與云的關系著筆,從一個“靈”字著眼,所無一句點明本旨,可處處扣題。含蓄而又生動形象的寫法,使行文委婉曲折,起伏跌宕,讀來意味深遠。“龍”與“云”相互依存,形象說明了圣君與賢臣相互依存。賢臣固然不可無圣君,而圣君更加不可無賢臣,說明要使國家長治久安,圣君與賢臣缺一不可。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赴昆山悼顧武祥。明代。皇甫汸。 東山辭滿日,北郭送歸年。駐馬旌方舉,鳴笳座已遷。傷心宿草地,灑涕菊花天。賴有徐卿子,寧云似舅賢。
蘭亭曲水流觴口占。。金鑒才。 花逐流泉坐暮春,客來強作永和人。可憐修竹觴吟處,天地無憂物事新。
寄題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樂樓。宋代。蘇轍。 邑居欲盡溪山好,不作層樓無奈何。巖谷滿前收蠟屐,漪漣極目卷漁蓑。安心已得安身法,樂土偏令樂事多。千里筠陽猶靜治,還家一笑定無他。
獻姚石甫先生即以贈別 其二。清代。龍啟瑞。 未了看山愿,城西住少時。夢猶京闕戀,歸為友朋遲。黃葉聲中酒,蒼葭閣上詩。東瀛一回首,揮涕萬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