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風(fēng)吹朔雪,千里度龍山。
集君瑤臺上,飛舞兩楹前。
茲晨自為美,當(dāng)避艷陽天。
艷陽桃李節(jié),皎潔不成妍。
學(xué)劉公干體五首·其三。南北朝。鮑照。 胡風(fēng)吹朔雪,千里度龍山。集君瑤臺上,飛舞兩楹前。茲晨自為美,當(dāng)避艷陽天。艷陽桃李節(jié),皎潔不成妍。
胡地寒風(fēng)裹挾著北方的瑞雪吹越龍山,落到帝都。
皚皚的白雪靜靜地落積在高臺之上,風(fēng)吹過后,雪花在殿前空中飄動飛舞。
然而潔白的雪啊,在春天的陽光下也無處躲避。
春天本是桃李爭研斗艷之時,哪有冰清玉潔的白雪容身之處呢?
龍山:即逴龍山,古代傳說中北方的一座冰山。
龍山,即逴龍山,因地處極北,天氣嚴(yán)寒。鮑照有“胡風(fēng)吹朔雪,千里度龍山”之句。后遂用為詠雪之典。
君:國君。
瑤臺:指巍峨而潔白的宮殿。美玉砌的樓臺。亦泛指雕飾華麗的樓臺。
茲:這個。
晨:清晨。
該詩以北國皎潔的冬雪自喻。全詩八句,四句為一節(jié),而一節(jié)中的每兩句各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從結(jié)構(gòu)看,簡括而謹(jǐn)嚴(yán),沒有枝蔓,沒有鋪排,十分凝煉。詩意也極醒豁,一望可知,毫無隱曲;然而層次井然,轉(zhuǎn)折分明。雖屬摹仿前人,在鮑照詩集中卻是精心刻意之作。
開頭兩句寫遠(yuǎn)在北方的雪被胡地寒風(fēng)吹越龍山(即逴龍山,古代傳說中北方的一座冰山),落到帝都所在。三四兩句寫雪的形象美觀動人,“集君瑤臺上”寫靜止的雪,“飛舞兩楹前”寫動蕩的雪,筆意雖平淡樸實,卻把雪的豐姿寫得十分具體?!熬奔磭艾幣_”字面用屈原《離騷》“望瑤臺之偃蹇兮”,指巍峨而潔白的宮殿。試想,皚皚的白雪靜靜地落積在高臺之上,自然很壯觀。《文選》李善注引鄭玄《禮記》注云:“兩楹之間,人君聽治正坐之處?!笨梢姟皟砷呵啊奔椿实鄣恼钪?。雪花在殿前空中飄動飛舞,景象也很美。這兩句雖說是景語,實涵“比”的成分。說詳下。
夫用雪自喻,較易理解。其潔白晶瑩,正象征人品的高尚純潔。北國多雪,本屬自然現(xiàn)象;但作者為什么要寫它從陰寒幽僻的朔漠吹到帝王的殿堂之上呢?這就隱寓著作者本人的身世之感。鮑照出身于微賤的寒門,想在朝廷上占一席之地是很不容易的;正如雪雖皎潔卻來自遙遠(yuǎn)的荒漠,不可能輕易進入帝王所居之地。所以作者于此詩的第三、四句,特意把下雪的場面安排在以帝王宮殿為背景的地方,這實際上寄托了鮑照希望躋身朝廷、與豪門權(quán)貴分享政權(quán)的理想,當(dāng)然其中也不無追名逐勢往上爬的庸俗成分。但讀者從詩人以雪自喻這一點來體會,至少會感到鮑照雖“心存魏闕”,卻還沒有低聲下氣到對權(quán)貴豪門摧眉折腰的地步。
然而這第一節(jié)只是表達了作者的主觀愿望。下面四句突然一個轉(zhuǎn)折,跌入了另一境界。即春日一旦來臨,在艷陽天氣里,只允許桃李爭妍斗勝;而這時的雪,縱使高潔得一無塵滓,也沒有容身之地了。此詩好就好在:“艷陽天”和“桃李妍”,原是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一般人心目中,它應(yīng)該屬于值得肯定的良辰美景的范疇;然而作者卻把它當(dāng)作高潔無滓的白雪的對立面。于是這明媚春光。桃李繽紛的場景一下子便成為名利場中趨炎附勢的象征,使讀者在強烈的對比下竟對絢麗妍美的“艷陽天”產(chǎn)生了庸俗塵下之感。這就是詩人不同凡響的大手筆了。正由于這樣的寫法,才更加顯出豪門權(quán)貴的炙手可熱,也自然體會到寒士階層命運的可悲和身世的凄涼。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鮑照之學(xué)劉楨,乃是形神兼?zhèn)涞貙W(xué),學(xué)得有血肉、有筋骨。詩中所體現(xiàn)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仍是劉宋時代的鮑照而非建安時代的劉楨。這種摹仿與學(xué)習(xí),實際上是由繼承而求得發(fā)展,而不是照葫蘆畫瓢的每況愈下。悟徹此理,始可與言詩也已。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xué)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yuǎn),漢族,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qū)包括今江蘇漣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zhèn)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于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fā)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
鮑照。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xué)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yuǎn),漢族,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qū)包括今江蘇漣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zhèn)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于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fā)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寄題錢塘毛氏西湖園。。李覯。 昔年曾泛西湖流,君今更住西湖頭。人生多是未得往,地上有天何處求。朱樓照影鐘聲曉,書船落手芙蓉秋。鯉魚赤鱗應(yīng)不少,待與水仙相伴游。
送林次崖先生欽州考績二首 其二。明代。盧寧。 極海六年圖臥治,孤忠千結(jié)獨成狂。一州民瘼春同煦,萬里君門夜未央。搜輯地輿成國史,隱憂戎馬疏蠻荒。何時宣室來前席,迅策奇勛在袞裳。
用鹽政姚德寬韻。元代。耶律楚材。 乃祖開元柱石臣,云孫髣髴玉麒麟。從來德炙輿人口,此日恩沾圣世春。欲草薦書學(xué)北海,未開東閣愧平津。而今且試調(diào)羹手,佇看沙堤繼舊塵。
古臺百尺生野蒿,昔誰筑此當(dāng)涂高。上有三千金步搖,滿陵寒柏圍鳳綃。
西飛燕子?xùn)|伯勞,塵間泉下路迢迢。龍帳銀箏紫檀槽,怨入漳河翻夜?jié)?/div>
銅雀臺。元代。陳孚。 古臺百尺生野蒿,昔誰筑此當(dāng)涂高。上有三千金步搖,滿陵寒柏圍鳳綃。西飛燕子?xùn)|伯勞,塵間泉下路迢迢。龍帳銀箏紫檀槽,怨入漳河翻夜?jié)?。人生過眼草上露,白骨何由見歌舞。獨不念漢家長陵一抔土,玉柙珠襦鎖秋雨。
林浴元民部邀游虎丘夜半方回。明代。郭之奇。 龍門通世好,虎剎獲新觀。會晤緣非偶,登臨足未艱。層峰隨野眺,曲澗恣幽盤。風(fēng)入陵通氣,日歸寺隱巒。歌聲依谷響,酒興得山寬。別后空馀此,扁舟破夜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