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帽紅塵,行來韋杜人家北。滿城風色,漠漠樓臺隔。
目送飛鴻,景入長天滅。關山絕,亂云千疊,江北江南雪。
點絳唇·十月二日馬上作。清代。龔自珍。 一帽紅塵,行來韋杜人家北。滿城風色,漠漠樓臺隔。目送飛鴻,景入長天滅。關山絕,亂云千疊,江北江南雪。
帽上積著城市中的風塵,我來到都城的城北。城中正刮著大風,卷起塵土,滿城都漠漠一片,人家的樓臺隔著塵土,模糊不清。
我仰望飛雁,直到雁影消失在遙遠的天空中。天邊的山脈一線,云層重重疊疊,要下雪了,這雪花將灑遍大江南北。
點絳唇:詞牌名,四十一字,上片三仄韻,下片四仄韻。《清真集》入“仙呂調”,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異,今京劇中猶常用之。
一帽:暗用“側帽”典。《周書·獨孤信傳》:“(獨孤)信在秦州,嘗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吉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側帽焉。其為鄰境及士庶所重如此。”本處取其風流自賞意。宋·陳紀《倦尋芳》:“滿簪霜雪,一帽塵埃,消幾寒食。”紅塵:鬧市的飛塵。
韋杜:唐代韋氏、杜氏的并稱。韋氏居韋曲,杜氏居杜曲,皆在長安城南,世為望族。時稱“韋杜”,世人有“城南韋杜,離天尺五”之稱。這里指北京城中貴族豪門所集中居住的地方。
“滿城”二句:全城的豪門樓臺廣漠一片,但又互相隔絕。暗示對豪門之間爭斗的厭倦。漠漠:形容分布。
目送飛鴻:眺望天邊雁影。
景:同“影”,這里指雁影。
關山:關隘和山川。這里指北京郊區的西山等。
參考資料:
1、羅斯寧,羅鎮邦選注.歷代詞三百首: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第316頁
2、龔自珍著;侯榮榮解評.龔自珍集:三晉出版社,2008:第149頁
在《懷人館詞選》中這首詞的前一首為嘉慶十六年(1811年)辛未六月所作的《水調歌頭·風雨颯然至》,而第二年嘉慶十七年壬申(1812年)四月,龔自珍已經南下。就詞中“韋杜”、“江北江南雪”等詞句,可知這首詞所寫為北京冬日,故必為嘉慶十六年(1811年)初冬在北京時所作。
參考資料:
1、龔自珍著;侯榮榮解評.龔自珍集:三晉出版社,2008:第149頁
2、李道英,劉孝嚴主編;韓進廉,張一平本冊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 第六冊 清近: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第452頁
上片開頭便由騎馬出游寫起。先寫騎馬出游的風貌。“一帽紅塵”,點明出游時風塵仆仆,同時,還說明了出游所經之路是塵埃飛揚的鬧市。再寫騎馬出游的行蹤,以“韋杜人家北”代指清都京師中的顯貴豪門的住宅區。隨后,寫所見到的顯貴豪門住宅區的樓臺,并以“滿城風色”作比,認為有“隔”。作者在此未發一個議論,但卻表示了對顯貴豪門厭棄的態度。
下片轉寫飛鴻南去。飛鴻飛去的地方正是作者家鄉所在的江南,于是,禁不住對家鄉的思念而“目送飛鴻”,一直望到飛鴻的影子在遠天消失。作者的思鄉之心便飛過了隔絕的關山,從千迭的亂云中穿過,想象到家鄉可能也正是千里飛雪。下片寫南去的飛鴻,進而抒發了思鄉之情,表面上看來與上片表達的思想關系不大,實際上,越寫思鄉之切,就越使得對顯貴豪門厭棄的態度更加鮮明。
詞的上、下兩片,雖各有側重,但又是完整的一體。兩片相接,照視線的移動,由望高樓到望空中,再到望飛鴻,合理而自然。全詞無議論,以形象的語言寫所見、所想,再透過所見、所想顯露出要表達的思想。寫所想,能馳騁想象,飛過關山,穿過亂云,展現了千里飛雪的壯闊圖景。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于江蘇丹陽云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
龔自珍。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于江蘇丹陽云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宋代。王撝。 嵯峨武夷山,中有梁棟姿。鳳凰鳴高崗,隱見視其時。孰若阿房宮,下容五丈旗。孰奏簫韶樂,和聲召來儀。才大古人用,論高人先知。晦翁千載人,源流有余師。衣傳正大學,時吐蹇諤辭。國步方險艱,憂端終南齊。袖有濟時策,真言瑯玕披。忠嘉計稷契,不事激與隨。辯論黼座側,聽納天顏怡。林林陛楯郎,相顧胥嘆咨。中有張萬福,拜賀太平基。正賴中流柱,障瀾使東之。胡為勇於去,神龍不容羈。平生廉靖操,為國張四維。西風送漢節,凜凜和霜威。皇華馳周顯,書錦輝繡衣。沮臺占二星,今夕躔已移。江右九州地,俗弊民已疲。高褰赤帷裳,下照及隱微。刑清民乃服,莠除昔始滋。烹鮮戒政擾,漏魚寧綱稀。要令珥筆俗,洗心學書詩。更令佩犢子,竭力事耘耔。鄱江歇瀾波,貫索韜光輝。丕變東楚俗,若詠洙泗涯。小試大儒效,泰山一毫釐。寧如立本朝,措世復雍熙。無容孔席暖,佇興宣室思。歸來納絳節,平登黃扉葉。富貴推不去,乘留復須疑。
別后與趙元默言懷四首 其二。明代。湛若水。 嘐嘐嗟斷金,悠悠結同心。同心茍不固,膠漆亦未深。杯酒出肺腑,按劍起知音。朝為魚水歡,暮為商與參。同學張陳子,干戈竟相侵。去去請息交,鷗盟蚤當尋。鐘期或未死,吾且囊吾琴。
哭稚女雁 其一。清代。屈大均。 當年設帨雁門關,代北諸軍盡解顏。共道榆林飛將種,明駝莫載木蘭還。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
目中剩影關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信緊,還欹茸帽。
惜秋華·庚子秋攜家避地廣平,重九日出郭游蓮亭。十八年重到,堤柳蕭瑟,大有江潭之感。用夢窗重九韻。清代。夏孫桐。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目中剩影關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信緊,還欹茸帽。城畔翠楊老。盡霜乾曠野,秋光偏好。念倦旅,華發變,漢南重到。無邊墜葉聲凄,甚處吟、庾郎園小。遲了。陣云寒、雁群都少。
詠懷舊隱十五首 其三。元代。吳當。 憶昔升堂日,諸生授簡時。遺經周禮樂,野服漢威儀。一自趨丹鳳,微班侍玉螭。風塵驚歲闊,猿鶴怨歸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