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曉行望云山。宋代。楊萬里。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下了一夜的雨,東方剛破曉,詩人出門,影影綽綽地看到天邊有連綿不斷的山巒。
忽然他發現有一座山峰向上升,于是在對比之下,知道那不動的山,才是真山。
可觀:壯觀。
方知:才知道。
從第一句看“時候”,從第二句看“景象”。重視“霽”的理解。①善于攝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曉行所見靜與動的景致寫得變幻神奇。②把云誤當山峰,寫得新穎、活潑,很有情趣。③語言質樸自然,明白如話,卻把景物描摹得生動逼真。
作者以自己由錯覺到獲得真知的體會告訴人們:生活中,常有以假亂真的現象發生,但假象終究不能掩蓋真實。我們想要不被假象所迷惑,就應全面深入地觀察事物,以明辨真偽。(第一層指明其中的道理,第二層應表明我們的態度。兩個要點遞進展開。)
誠齋體的突出特點就是善于巧妙地攝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動態。如《曉行望云山》:'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卻有一峰突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曉行望云山》,描寫的是自己的新鮮感覺,展現的是詩人的心靈世界。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送英州蘇秘丞。宋代。曾鞏。 遠民歌舞戴升平,碧閣朱樓照眼明。鄉饌雨余收白蕈,客樽秋后對紅英。瀧鳴湞水遙通海,路入南山不隔城。材術如君有余暇,出游應數擁雙旌。
集義齋。魏晉。張載。 小齋新創得新名,大筆標題字勢輕。養勇所期戾孟子,動心那肯詫齊卿。川流有本源源聽,月入容光處處明。此道幾人能仿佛,浪言徒遣俗儒驚。
同晝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尋兄弟。唐代。孟郊。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溪轉萬曲心,水流千里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空王子。宋代。釋慧空。 空王子之空而靈,拈起缽飯忘了羹。一生看經不識字,總十二部為一句。一生說禪不動口,噴嚏也成師子吼。阿呵呵,黃面瞿曇爭柰何。咄咄咄,是甚衲僧臭皮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