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
料因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
題聊齋志異。清代。王士禎。 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因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謚文簡。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杰出詩人、學者、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鑒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并稱。書法高秀似晉人。康熙時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后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馀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于麟”,然傳其衣缽者不少。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于亭雜錄》、《香祖筆記》等,然辨駁議論多錯愕、失當。 ...
王士禎。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謚文簡。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杰出詩人、學者、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鑒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并稱。書法高秀似晉人。康熙時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后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馀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于麟”,然傳其衣缽者不少。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于亭雜錄》、《香祖筆記》等,然辨駁議論多錯愕、失當。
參政大資毗陵張公挽詩十首。宋代。周麟之。 晚歲游真館,分符蒞別京。九關留客鑰,千騎按屯營。天上金甌覆,江邊玉節明。傷心游宴地,悵望北山橫。
雨后登白云樓。明代。王世貞。 乘暇獨登樓,捲簾清遠眸。無堪望中意,翻益醉馀愁。云合山常暝,煙輕雨乍收。行藏吾自識,曲枕信悠悠。
錢江歸舟。清代。王泰偕。 道出錢塘江,十里無頑壤。斗然怒潮來,激岸成滉瀁。波勢倏低昂,帆影隨俯仰。蛟涎濺衣濕,鹢舟蕩人晃。峽危疑五丁,石削強千丈。穿漏虞崩奔,迥旋益惝恍。境險禽鳥稀,氣盛魚龍養。乾坤渺一身,陡覺心神暢。碧血認孤墳,千秋結遐想。歷歷平江堡,昔年資保障。犀軍射潮跡,滅沒勞揣象。夕陽崦嵫下,皓月海門上。沿洄溯前川,漁歌厲清響。
九曲之游終于星村二首 其二。近現代。施蟄存。 此水有傲骨,千秋出處艱。左行防陷澤,北注復歸山。白石漱不盡,貞禽去即還。流香莫嫌近,蘭芷老逾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