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亭下柳依依,誰折長條送客歸。
曉月未消燕戍酒,春云初拂漢臺衣。
玉堂社燕宜先入,沙磧晴鴻已半飛。
回首青山欲千里,行人猶自馬騑騑。
涿州。宋代。王珪。 涿州亭下柳依依,誰折長條送客歸。曉月未消燕戍酒,春云初拂漢臺衣。玉堂社燕宜先入,沙磧晴鴻已半飛。回首青山欲千里,行人猶自馬騑騑。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謁許由廟。唐代。錢起。 故向箕山訪許由,林泉物外自清幽。松上掛瓢枝幾變,石間洗耳水空流。綠苔唯見遮三徑,青史空傳謝九州。緬想古人增嘆惜,颯然云樹滿巖秋。
滕縣。明代。楊起元。 疇昔之京國,荒涼見茲縣。今我復斯來,甫田昔為佃。頗聞長官仁,招集得民便。麥秀匝四野,牛羊勿履踐。但愿風雨時,民獲飽粱面。前日江淮行,稍聞趙代甸。連年苦旱魃,黔首盡離散。不覺投匕箸,豈復顧廚饌。茲土景物舒,舉目皆可忭。天人本相待,有備故無患。彼豈無父母,夫何罹此變。無乃期會繁,反令慈惠殄。征夫徒駪駪,憂喜付聞見。
三月初詣祖父母父母各墓所 其四。明代。林熙春。 金獅玉簡鎖棉洋,母氏棲神是故鄉。天馬當前鞍一軸,云龍數下誥三章。百年已竭和熊苦,今日方彰卻鲊良。春暮不催風雨至,對揚甫畢見天漿。
送陳宜山廷尉奉召北上。明代。湛若水。 多年不見宜山子,到我來時作別筵。三十星霜同榜日,四千風浪各方天。可堪插翅隨鳧翥,不盡揮弦送鳳騫。北斗瞻依意何極,貫城應在五云邊。
飲馬長城窟。。鄭起。 飲馬長城窟,下見征人骨。長城窟雖深,見骨不見心。誰知征人心,怨殺秦至今。北邊風打山,草地荒漫漫。五月方見青,七月霜便寒。古來無井飲,赍帶糧盡乾。自從征人掘此窟,戍馬飲之如飛翰。朝呷一口水,暮破千重關。秦皇極是無道理,長城萬里誰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