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守寄我卓仙書,北窗閑佇時玩展。吳人本慣見龍蛇,對此真形驚走轉。
瑰譎東海黃公符,蒼古太廟姬王瑑。曲處素娥欹舞腰,勁來壯夫摐狼銧。
藤纏老樹千尺掛,鷹攫寒厓百鳥愞。巳覺人間出章圣,卻訝空中墮云篆。
古來草書誰擅場,酒旭僧素頗中選。漏痕釵股那足奇,脫帽露頂空漫衍。
雖然奔放不可羈,筆墨蹊徑未盡遣。傳聞卓仙形貌異,蓬頭闊口足爪跣。
胸中光怪秘不得,漏泄機緘在此卷。軒轅道士罵俗書,寫出靈文世不辨。
卓仙作字不用手,唐生識字亦非眼。說到手眼兩忘處,作者識者俱一莞。
幾時杖策入武夷,試問仙郎叩金簡。
卓小仙草書歌。明代。唐順之。 莆守寄我卓仙書,北窗閑佇時玩展。吳人本慣見龍蛇,對此真形驚走轉。瑰譎東海黃公符,蒼古太廟姬王瑑。曲處素娥欹舞腰,勁來壯夫摐狼銧。藤纏老樹千尺掛,鷹攫寒厓百鳥愞。巳覺人間出章圣,卻訝空中墮云篆。古來草書誰擅場,酒旭僧素頗中選。漏痕釵股那足奇,脫帽露頂空漫衍。雖然奔放不可羈,筆墨蹊徑未盡遣。傳聞卓仙形貌異,蓬頭闊口足爪跣。胸中光怪秘不得,漏泄機緘在此卷。軒轅道士罵俗書,寫出靈文世不辨。卓仙作字不用手,唐生識字亦非眼。說到手眼兩忘處,作者識者俱一莞。幾時杖策入武夷,試問仙郎叩金簡。
唐順之(公元1507~1560)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漢族,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進)城內青果巷易書堂官宦之家?! 〖尉赴四?1529)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后調兵部主事。當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禎時追謚襄文。學者稱"荊川先生"。 ...
唐順之。 唐順之(公元1507~1560)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漢族,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進)城內青果巷易書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后調兵部主事。當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禎時追謚襄文。學者稱"荊川先生"。
寄盧進齋。宋代。顧逢。 酒邊無日不團欒,獨冷齋中憶舊歡。窗外一株紅杏樹,三年不得與君看。
送汪僉事之湖南三首 其一。明代。陸粲。 分司冠動神羊影,江渚舟沖白鷺群。見說武昌風日好,楚王宮殿藹晴云。
雨后登白云樓。明代。王世貞。 乘暇獨登樓,捲簾清遠眸。無堪望中意,翻益醉馀愁。云合山常暝,煙輕雨乍收。行藏吾自識,曲枕信悠悠。
頌古十七首。宋代。釋師觀。 唇上碧斑賓豹博,舌頭當的帝都丁。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
過韓氏莊登小閣 其二。宋代。釋道潛。 玉秀蘭芬好弟昆,時來挾冊視田園。囷場古木千章合,彷佛秦人避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