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池底絢霞光,疑是蓮花火里藏。借問幻師誰會此,乾坤爐冶炭陰陽。
游湯泉四首 其二。明代。唐順之。 坐看池底絢霞光,疑是蓮花火里藏。借問幻師誰會此,乾坤爐冶炭陰陽。
唐順之(公元1507~1560)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漢族,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進)城內(nèi)青果巷易書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后調(diào)兵部主事。當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禎時追謚襄文。學者稱"荊川先生"。 ...
唐順之。 唐順之(公元1507~1560)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漢族,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進)城內(nèi)青果巷易書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后調(diào)兵部主事。當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禎時追謚襄文。學者稱"荊川先生"。
懷息廬和坡翁息軒。明代。李之世。 吾家有息廬,息身未有日。古人悼無聞,四十而五十。百年可例推,想亦無間隙。莫若早回頭,可以息則息。果腹惟三餐,容身祇一席。古昔有良訓,歸當書之壁。
文舉司理以鸂鶒一雙見遺作詩為謝。宋代。喻良能。 五采斕斑好毛羽,金沙石礫映毰毸。我無御史西臺望,安用一雙鸂鶒來。
秋夜。宋代。張玉娘。 暮聲雜鳴葉,靈籟生郊墟。白霧脆楊柳,秋水翻芙蕖。蟾蜍澹簾箔,機杼織寒虛。幾度思蘋藻,茫然愧鹿車。
留別臺中人士 其五。清代。姚瑩。 城狐社鼠屢驚騷,廟算頻煩圣主勞。百尺豐碑銘上將,萬家新鬼哭寒潮。書生殄賊皆能武,草澤從公豈待招!幾輩白頭今日在,天教忠義翊清朝。
次馮申之游靈泉韻。宋代。王灼。 名山起高興,不惜馬首東。沙邊一著眼,翠光已浮空。踏遍桑柘村,所向漸不同。溪細山疑合,谷轉(zhuǎn)路始窮。瑩凈白玉界,芬馥青蓮宮。元知境過清,乘春乃昭融。尚馀半殘花,伴我酒頰紅。拂石愛少蘚,披林怯多風。安得身無事,來時禪寂翁。慮沉燈影外,慧發(fā)鳥聲中。庶遂老巖壑,此行太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