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觀察犯過錯誤或犯罪的人,在受到寬大處理后是否有悔改的表現。
例秋節既立,鷙鳥將用,且復重申,以觀后效。——《后漢書·安帝紀》
英see how one behaves in the future;
⒈ 對犯法或犯錯誤的人從寬處理后觀察其是否有改正的表現。
引《后漢書·安帝紀》:“設張法禁,懇惻分別,而有司惰任,訖不奉行。秋節既立,鷙鳥將用,且復重申,以觀后效。”
亦作“以觀后効”。 《官場現形記》第四八回:“蔣中丞 人尚忠厚,因見兩司代為求情,亦就答應暫時留差,以觀后効。”
⒈ 用以觀察以后的表現。
引《后漢書·卷五·孝安帝紀》:「秋節既立,鷙鳥將用,且復重申,以觀后效。」
清·洪升《長生殿·第四出》:「卿可傳旨祿山,赦其前罪,明日早朝引見,授職在京,以觀后效。」
"以觀后效"解釋:
指將罪犯從輕處分,再看他以后的表現。
近義詞:
拭目以待、靜觀其變、騎驢看唱本
反義詞:
當機立斷、一刀兩斷
組詞:
以后、后果、效果、效率
一年級造句:
1. 老師讓我先回家,以觀后效,再決定是否處罰我。
2. 爸爸答應我,只要我期末考試進步,就帶我去游樂園,以觀后效。
...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