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音雹?!墩f文》挨也。《廣韻》相撲也。
又《增韻》踣也。《韓愈·納涼聮句》朽杌懼傾撲?;蜃?img src="/d/file/zi/39fe7f7cea9a2dd37bd4f40bfda86bdf.png"/>。
又《集韻》匹角切,音璞。與?同。擊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普木切《正韻》普卜切,與攴同。小擊也?!稌けP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
又杖也。與撲同?!盾鲪偵觇b》桎梏鞭撲,以加小人。
又《荀子·臣道篇》若馭撲馬?!对]》未調習之馬。
又《集韻》博木切,音卜。拭也。
撲【卷十二】【手部】
挨也。從手菐聲。蒲角切
(撲)挨也。撲與撲?、義皆別。今人溷之。廣韻一屋云。拂箸。今義也。從手。?聲。蒲角切。廣韻普木切。一部。
◎ 粵語:pok3
◎ 客家話:[梅縣腔] pok7 [海陸豐腔] puk7 pu1 pok7 [客英字典] pok7 puk7 [陸豐腔] pok7 [客語拼音字匯] pog5 [寶安腔] pok7 puk7 [沙頭角腔] puk8 [臺灣四縣腔] puk7 pu1 po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