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亥集中】【鳥部】 康熙筆畫:28畫,部外筆畫:17畫
《唐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韻會》幺莖切,音甖。《說文》鸚鵡,能言鳥也。《前漢·武帝紀》南越獻能言鳥。《師古註》今鸚鵡,隴西南海有之,一種白,一種靑,一種五色。白及五色者尤慧解。師曠謂之乾臯,李昉呼爲隴客。
又鶬鸚。《左傳·昭十七年靑鳥氏杜註》靑鳥,鶬鸚也。以立春鳴,立夏止。
又鸚螺。《南州異物志》鸚鵡螺,狀如覆杯,頭似烏頭,向其腹,視如鸚鵡。《郭璞·江賦》鸚螺旋蝸。《庚信啓》鸚鵡承杯。詳鵡?二字註。
鸚【卷四】【鳥部】
鸚?,能言鳥也。從鳥嬰聲。烏莖切
(鸚)鸚?、逗。能言鳥也。曲禮曰。嬰母能言。不離飛鳥。從鳥。嬰聲。烏莖切。十一部。
◎ 粵語:jing1
◎ 客家話:[客英字典] jin1 [客語拼音字匯] en1 yin1 [海陸豐腔] rin1 en1 [梅縣腔] en1 [陸豐腔] jin1 [東莞腔] jin1 [臺灣四縣腔] jin1 en1 [寶安腔] j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