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古音
拼音gu yin
讀音gǔ yīn
頭文字古
尾文字音
首字母G
詞組古,音
句子總數35
本站編碼42292
本文來自含義網http://www.anvalley.cn/轉載請注明出處,侵權必究!
內容簡介含義網造句欄目為您提供2024年的古音的造句相關內容,小編為您精心編輯了35條古音的一年級、二年級至六年級小學生造句信息供您參考,同時也為您整理了古音的解釋、近義詞、反義詞和組詞資料。
1、我寫古體詩比較保守,用平水韻,其中很多古音與今音不一樣了,所以很多字只好舍棄,這樣寫起來難度大大增加,可習慣了,也就無所謂了。
2、對此,西北大學文學院的邱曉老師表示,“誤傳說”里有些內容挺對,這些俚語的改變主要以音變為主,包括方言的音轉和古音的訛變。
3、已有的研究多為表面的靜態描寫,將靈寶話與普通話和漢語中古音進行比較,得出其對應規律,略有成果。
4、于古音、古訓考究淹通是黃生的學術根底之所在。
5、廣東人說粵語是唐音,我看閩南語亦是古音,以這兩個地區的語音讀唐詩,都在韻上。
6、中山王銅器銘文中有大量同源詞、諧聲詞、通假字和方言詞,是研究上古音有價值的材料。
7、本文以洞口贛方言語音為綱,與中古音和北京音進行比較。
8、據他介紹,首先,在清代以前,中原古音并無“”這樣的卷舌音,只有平舌音“”,卷舌音是滿族入關之后傳入中原的。
9、師古研究古音的理論和實踐,對我國古音學的產生和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10、王天雙膝跪在地上,今日是他老師范古音的死忌。
11、從異體字不同的聲符入手來研究戰國古音,也是比較值得肯定的辦法。
12、韻腹中元音系統的擬測是重建上古音系的重頭戲。
13、,從而認為鸞鳥就是丹鳥。
14、在中古音的構擬和間接的上古音研究方面,方言資料是相當重要的角色。
15、文章從聲母、韻母、聲調三方面將現代孝南方言與中古音進行了比較,用列表的方式詳細顯示了它們的演變規律。
16、陳與田古音相近,故古書往往作田。
17、斯塔羅斯金與鄭張尚芳的上古擬音體系是近年來上古音研究中引起海內外外同行注意的最新成果,此二者與白一平的上古擬音體系并稱為新起三家。
18、同時,師古還大量考求古音、俗讀,并且運用了比較科學的方法。
19、然后,將響水方言跟中古音作比較,最后結合歷史文獻考證響水方言和蘇州方言的聯系。古音造句。
20、根據詩韻和諧聲字的線索為韻尾系統擬測具體的音值,這也是高本漢對上古音系的研究的一個重要貢獻。
21、通過與中古音的縱向比較,來探索莒縣方言語音歷時演變的規律。
22、蕾古音并不用普通的奇幻修辭打動你,《地海》就是這么一部樸素的,在一個奇妙的世界中發生的故事。
23、在這深沉的儀式古音之中,狂風的呼號聲還是清晰可聞。一名叫卡米庫的薩滿舞者。
24、清代古韻研究之所以走上科學化、系統化的道路,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取決于清代古音學家總結的一套科學有效的方法。
25、第五章,莒縣方言語音與中古音的比較。
26、《古音系研究》是已故著名語言學家魏建功先生的一部力作。
27、上下兩編相結合,以確定《詩補音》的歷史地位,并試圖闡明傳統古音學從萌芽到建立的發展過程。
28、入聲字是上古音在方言中的遺留。
29、以此為基礎,進行了方言與普通話、方言與方言、方言與中古音的對比分析。
30、第四部分是“龍口方言語音與中古音比較”,將龍口音與中古音分別進行聲、韻、調的對比研究,列出二者對應關系,分析了龍口方音演變的主要規律。
31、關于《唐韻正》在古音學史上的地位。
32、第三章對湘陰城關鎮方言與普通話、中古音以及長沙話和南昌話進行了比較。
33、然后,將響水方言跟中古音作比較,最后結合歷史文獻考證響水方言和蘇州方言的聯系。
34、第四章對石門方言音系與中古音的聲母、韻母、聲調做了比較。
35、“教”字的古音和古文字形透露出有關中國古代傳統教育的某些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