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不知乎一作:不知其;西東一作:東西)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有不見者一作:有不得見者)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阿房宮賦。唐代。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不知乎一作:不知其;西東一作:東西)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有不見者一作:有不得見者)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古宴曲。唐代。于濆。 雉扇合蓬萊,朝車回紫陌。重門集嘶馬,言宴金張宅。燕娥奉卮酒,低鬟若無力。十戶手胼胝,鳳凰釵一只。高樓齊下視,日照羅衣色。笑指負薪人,不信生中國。
梁甫吟。明代。劉基。 誰謂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誰謂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君不見桓公相仲父,豎刁終亂齊;秦穆信逢孫,遂違百里奚。赤符天子明見萬里外,乃以薏苡為文犀。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明良際會有如此,而況童角不辨粟與稊。外間皇父中艷妻,馬角突兀連牝雞。以聰為聾狂作圣,顛倒衣裳行蒺藜。屈原懷沙子胥棄,魑魅叫嘯風凄凄。梁甫吟,悲以凄。岐山竹實日稀少,鳳凰憔悴將安棲!
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宋代。李清照。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五坊供奉斗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紀文字。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開。夏商有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雖生已被姚崇賣。君不見驚人廢興傳天寶,中興碑上今生草。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誰令妃子天上來,虢秦韓國皆天才。花桑羯鼓玉方響,春風不敢生塵埃。姓名誰復知安史,健兒猛將安眠死。去天尺五抱甕峰,峰頭鑿出開元字。時移勢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西蜀萬里尚能反,南內一閉何時開。可憐孝德如天大,反使將軍稱好在。嗚呼,奴輩乃不能道輔國用事張后專,乃能念春薺長安作斤賣。
南朝。唐代。李商隱。 玄武湖中玉漏催,雞鳴埭口繡襦回。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敵國軍營漂木柿,前朝神廟鎖煙煤。滿宮學士皆顏色,江令當年只費才。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六國論。宋代。蘇洵。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鳳凰臺次李太白韻。宋代。郭祥正。 高臺不見鳳凰游,浩浩長江入海流。舞罷青蛾(é)同去國,戰殘白骨尚盈丘。風搖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換故洲。結綺臨春無處覓,年年荒草向人愁。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唐代。李白。 風動荷花水殿香,姑蘇臺上宴吳王。西施醉舞嬌無力,笑倚東窗白玉床。
笑歌行。唐代。李白。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見曲如鉤,古人知爾封公侯。君不見直如弦,古人知爾死道邊。張儀所以只掉三寸舌,蘇秦所以不墾二頃田。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見滄浪老人歌一曲,還道滄浪濯吾足。平生不解謀此身,虛作離騷遣人讀。笑矣乎,笑矣乎。趙有豫讓楚屈平,賣身買得千年名。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齊餓死終無成。君愛身后名,我愛眼前酒。飲酒眼前樂,虛名何處有。男兒窮通當有時,曲腰向君君不知。猛虎不看幾上肉,洪爐不鑄囊中錐。笑矣乎,笑矣乎。寧武子,朱買臣,扣角行歌背負薪。今日逢君君不識,豈得不如佯狂人。
丁酉歲,吾北征。出自薊門,歷觀燕之舊都,其城池霸異,跡已蕪沒矣。乃慨然仰嘆。憶昔樂生、鄒子,群賢之游盛矣。因登薊丘,作七詩以志之。寄終南盧居士。亦有軒轅之遺跡也。
北登薊丘望,求古軒轅臺。
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唐代。陳子昂。 丁酉歲,吾北征。出自薊門,歷觀燕之舊都,其城池霸異,跡已蕪沒矣。乃慨然仰嘆。憶昔樂生、鄒子,群賢之游盛矣。因登薊丘,作七詩以志之。寄終南盧居士。亦有軒轅之遺跡也。北登薊丘望,求古軒轅臺。應龍已不見,牧馬空黃埃。尚想廣成子,遺跡白云隈。南登碣石阪,遙望黃金臺。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霸圖悵已矣,驅馬復歸來。王道已淪昧,戰國競貪兵。樂生何感激,仗義下齊城。雄圖竟中夭,遺嘆寄阿衡。秦王日無道,太子怨亦深。一聞田光義,匕首贈千金。其事雖不立,千載為傷心。自古皆有死,徇義良獨稀。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伏劍誠已矣,感我涕沾衣。大運淪三代,天人罕有窺。鄒子何寥廓,漫說九瀛垂。興亡已千載,今也則無推。逢時獨為貴,歷代非無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臺。
上之回。唐代。李白。 三十六離宮,樓臺與天通。閣道步行月,美人愁煙空。恩疏寵不及,桃李傷春風。淫樂意何極,金輿向回中。萬乘出黃道,千騎揚彩虹。前軍細柳北,后騎甘泉東。豈問渭川老,寧邀襄野童?秋暮瑤池宴,歸來樂未窮。
隨師東。唐代。李商隱。 東征日調萬黃金,幾竭中原買斗心。軍令未聞誅馬謖,捷書惟是報孫歆。但須鸑鷟巢阿閣,豈假鴟鸮在泮林。可惜前朝玄菟郡,積骸成莽陣云深。
古東門行。唐代。柳宗元。 漢家三十六將軍,東方雷動橫陣云。雞鳴函谷客如霧,貌同心異不可數。赤丸夜語飛電光,徼巡司隸眠如羊。當街一叱百吏走,馮敬胸中函匕首。兇徒側耳潛愜心,悍臣破膽皆杜口。魏王臥內藏兵符,子西掩袂真無辜。羌胡轂下一朝起,敵國舟中非所擬。安陵誰辨削礪功,韓國詎明深井里。絕胭斷骨那下補,萬金寵贈不如土。
馬詩二十三首·其二十三。唐代。李賀。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百花開遍園林,又春歸也誰為主。深黃淺紫,嬌紅膩白,他誰能妒。似不勝情,醉歸花月,夢回云雨。又豐肌、恰被東風搖動,盈盈底、霓裳舞。
世事紛紛無據。與楊花、飛來飛去。當年斗大,知他多少,蜂窺蝶覷。金谷春移,玉華人散,此愁難訴。漫尋思,承詔沈香亭上,倚闌干處。
水龍吟。宋代。陳著。 百花開遍園林,又春歸也誰為主。深黃淺紫,嬌紅膩白,他誰能妒。似不勝情,醉歸花月,夢回云雨。又豐肌、恰被東風搖動,盈盈底、霓裳舞。世事紛紛無據。與楊花、飛來飛去。當年斗大,知他多少,蜂窺蝶覷。金谷春移,玉華人散,此愁難訴。漫尋思,承詔沈香亭上,倚闌干處。
雞鳴埭曲。唐代。溫庭筠。 南朝天子射雉時,銀河耿耿星參差。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魚躍蓮東蕩宮沼,濛濛御柳懸棲鳥。紅妝萬戶鏡中春,碧樹一聲天下曉。盤踞勢窮三百年,朱方殺氣成愁煙。彗星拂地浪連海,戰鼓渡江塵漲天。繡龍畫雉填宮井,野火風驅燒九鼎。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芊綿平綠臺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寧知玉樹后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