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最高樓。唐代。杜甫。 城尖徑昃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峽坼云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游。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
孤游萬竹山中,閑門落葉,愁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時寓甬東積翠山舍。
萬里孤云,清游漸遠,故人何處?寒窗夢里,猶記經行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漫驚回凄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
月下笛·萬里孤云。宋代。張炎。 孤游萬竹山中,閑門落葉,愁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時寓甬東積翠山舍。萬里孤云,清游漸遠,故人何處?寒窗夢里,猶記經行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漫驚回凄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張緒歸何暮?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唐代。岑參。 皤皤岷山老,抱琴鬢蒼然。衫袖拂玉徽,為彈三峽泉。此曲彈未半,高堂如空山。石林何颼飗,忽在窗戶間。繞指弄嗚咽,青絲激潺湲。演漾怨楚云,虛徐韻秋煙。疑兼陽臺雨,似雜巫山猿。幽引鬼神聽,凈令耳目便。楚客腸欲斷,湘妃淚斑斑。誰裁青桐枝,縆以朱絲弦。能含古人曲,遞與今人傳。知音難再逢,惜君方年老。曲終月已落,惆悵東齋眠。
酬屈突陜。唐代。劉長卿。 落葉紛紛滿四鄰,蕭條環堵絕風塵。鄉看秋草歸無路,家對寒江病且貧。藜杖懶迎征騎客,菊花能醉去官人。憐君計畫誰知者,但見蓬蒿空沒身。
洞房深,畫屏燈照,山色凝翠沉沉。聽夜雨冷滴芭蕉,驚斷紅窗好夢,龍煙細飄繡衾。辭恩久歸長信,鳳帳蕭疏,椒殿閑扇。
舜華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處,金輿漸遠,何時彩仗重臨?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陰。
八六子·洞房深。唐代。杜牧。 洞房深,畫屏燈照,山色凝翠沉沉。聽夜雨冷滴芭蕉,驚斷紅窗好夢,龍煙細飄繡衾。辭恩久歸長信,鳳帳蕭疏,椒殿閑扇。舜華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處,金輿漸遠,何時彩仗重臨?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陰。
中秋月。宋代。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é)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菩薩蠻·七夕。宋代。陳師道。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