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謙遜恭謹。
例謙恭有禮。
英modest and courteous;
⒈ 謙虛恭敬。
引《漢書·于定國傳》:“為人謙恭。”
唐 白居易 《放言》詩之三:“周公 恐懼流言后, 王莽 謙恭未篡時。”
《紅樓夢》第三回:“其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
吳組緗 《山洪》二八:“戚先生 說話語氣溫和謙恭。”
⒈ 謙虛而有禮貌。
引《后漢書·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傳·齊武王縯傳》:「中興初,禁網尚闊,而睦性謙恭好士,千里交結,自名儒宿德,莫不造門,由是聲價益廣。」
《三國演義·第三〇回》:「公乃漢相,吾乃布衣,何謙恭如此?」
反怠慢 倨傲 傲慢
1、他當了主管后依然謙恭有禮,不敢妄自尊大。
2、有些人自以為是,其實不過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罷了。真正的能人與名人,是極其謙恭的。而你對于他們來說,不過是巨人腳下的一只螞蟻罷了。
3、他雖身居高位,便謙恭屈己,能禮賢下士。
4、你的身形是高大雄壯的,但是你的表情是平和謙恭的。
5、在成熟的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系列特有的態度:成熟的人能夠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力量;成熟的人只想得到他自己為之付出勞動的果實;成熟的人放棄了全知全能的自戀幻想;成熟的人取得了一種以自己的內在力量為基礎的謙恭。而這種內在力量只能由真正創造性的活動所給予。
6、二公子一向謙恭仁厚,為人有目共睹,沒想到今日遭此厄運,我又怎會跟他計較。